诸葛亮与黄月英婚姻幸福娶丑妻竟是别有所图

据说诸葛亮的妻子长得不好看,是位丑女 。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引《襄阳记》说诸葛亮的成亲也是破除世俗观念的,没有媒妁之言,是他的岳父黄承彦自己找上门来,问诸葛亮:“闻君择妇,家有丑女,黄头黑发,而才堪相配 。”诸葛亮立即许之,黄承彦即载送其女至南阳卧龙冈,以致时人以为笑乐 。
诸葛亮的仪表非常出众,《三国志·诸葛亮传》中说他“身长八尺”,按现在的计量方法,就是1.84米左右,是个大高个 。《三国演义》描述诸葛亮说:“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眉聚江山之秀,胸藏天地之机,飘飘然当世之神仙也 。”再加上他学问又大,人品又好,简直是“钻石王老五” 。中国人历来讲究“郎才女貌”“英雄美女”,当时的周瑜与小乔、吕布与貂蝉,都是传颂千古的标准姻缘,为什么诸葛亮偏偏娶了一位丑女为妻呢?
网络配图
【诸葛亮与黄月英婚姻幸福娶丑妻竟是别有所图】黄老太爷作为荆州名士,想把女儿嫁给这个后起之秀,于是提了亲 。那时候,“竹林七贤”还没出生,世风也并不尚任诞通脱,黄老太爷学的是陈藩、李膺这种“以天下名教为己任”的传统士族做派,其中很重要的一条,也是中华民族的美德:谦虚 。黄小姐即使真长得和貂蝉一样沉鱼落雁,做父亲的也不可能把自己女儿吹嘘得闭月羞花 。
更何况,那时候的社会风气远没如今开放,在魏晋风气极盛的时候,陈寿让丫环给父亲送药,走在路上让人看见了,立刻被弹劾罢官,何况是建安初年!作为名士的女儿,黄小姐不可能在外抛头露面,因此,南阳当地人看到黄小姐的可能性不大 。
唯一比较可信的是,当诸葛亮被问起他太太或准太太的时候,秉着和岳父一样谦虚谨慎的态度做了回答 。因此那句“孔明择妇”的乡谚,就极可能是当时名士圈里的朋友听了答案,而后作歌调侃 。一般老百姓不大可能用“择妇”这样文雅的词进入俚歌,也不可能直接称呼与荆襄高层有密切联系的黄家翁婿为孔明和阿承 。
黄小姐的母亲是当时荆州刺史刘表后妻蔡夫人的亲姐姐 。蔡夫人的美貌和手腕都很不一般,不然刘表也不会对她千依百顺,以至于变相放逐了自己的儿子,使得蔡氏一族的势力空前膨胀,在史书上留下个“溺于后妻”的考评 。
网络配图
而既然蔡夫人是美人,嫡亲的妹子也绝不会丑到哪里去 。黄承彦得以娶到蔡家小姐,成为刘表的连襟,除了他本身的名士地位以外,容貌举止方面也绝不该猥琐而粗鄙,反观同样是大名士的司马徽,因为其貌不扬,终究娶了个无名的太太 。因此,有了父母双方的血统保证,黄小姐充其量姿色平平,只要不是基因突变,绝不可能貌如东施,丑陋无双 。因此,有理由相信诸葛夫人长得并不难看,只是不像孙策、周瑜的大乔、小乔那么漂亮罢了 。诸葛亮择妇重才而不重貌,所以黄承彦特地讲到“才堪相配”,诸葛亮一听立即答应 。
当地还有这样一个传说,黄承彦的女儿名叫黄月英,小名阿娇,长得花容月貌 。听说诸葛亮学识人品俱佳,很倾慕他,于是托父亲主动提亲 。她让父亲在诸葛亮面前说自己很丑,看他是不是一个以貌取人的凡夫俗子 。没想到诸葛亮很爽快地答应了 。结婚那天,黄月英头上盖着一块红布,她想试探一下诸葛亮是不是真的心甘情愿毫不犹豫地去揭红盖头 。没想到诸葛亮真的二话没说就揭了盖头 。面对花容月貌的黄月英,诸葛亮以为弄错了 。这时一脸喜气的新娘才道出了原委 。据说,后来人们结婚,姑娘的红盖头就是从黄月英那儿学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