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哪个季节 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哪个城市 清明上河图是汴梁还是汴京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2月28日电(采访人员上官云)最近,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余辉的新作《<清明上河图>面面观》受到广泛关注 。张择端绘制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清明时节开封城内外的热闹景象,被誉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
在余辉的讲述中,《清明上河图》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性,而且隐藏着很深的思想性 。张择端在表现开封城繁华的背后,揭示了当时的一些社会弊病,他以这幅画为契机,委婉地劝谏宋徽宗 。
一位神秘的作者
《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张择端 。说他“神秘”,是因为他流传下来的资料和故事很少,人们只能从中得到一些零散的信息 。

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哪个季节 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哪个城市 清明上河图是汴梁还是汴京

文章插图
资料图:游客在北京故宫博物院观看石渠宝笈特展上的《清明上河图》,该展共包括283件书画藏品 。中新社发 张浩 摄
在金人张著的跋文中,对张择端的生平有过一个介绍 。但也不过寥寥数语,很难勾画出这位画家详细的人生轨迹 。
但综合起来,可以知道的是,张择端字正道,幼年熟读诗书 。在年轻的时候,游学于京师,希望通过科举考试来改变命运 。不过,张择端后来转而学习绘画 。如今看起来,这像是考试失利后的谋生之举 。
张择端很有点绘画天赋,还如愿考入翰林图画院,他擅长描绘舟车、市桥郭径,细致无比,自成风格 。后来,他完成了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 。
遗憾的是,有关张择端的下落几乎再也找不到任何一点资料 。余辉推测,张择端生活在北宋末年,很可能在北宋灭亡后滞留北方,才会“踪迹全无” 。
不同版本的《清明上河图》
如今提到《清明上河图》,许多人可能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张择端的作品 。他确实是“清明上河”此类题材的开拓者,不过,后世其实还有很多临摹之作或者说同题之作 。
时至南宋,因为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完美表现了北宋汴京的繁华街市,有传本在南宋市民阶层流传 。明代,这个题材在江南成为一种专门用来表现城市生活的绘画,清代更是如此 。
余辉说,在众多同类之作中,比较有名的要数明代落款为“仇英”的《清明上河图》卷以及清院本《清明上河图》卷 。
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哪个季节 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哪个城市 清明上河图是汴梁还是汴京

文章插图
《<清明上河图>面面观》书封 。出版社供图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明仇英本和清院本只是借用了《清明上河图》的构图、表现程式,如果仔细比较,虽然题材、名字一致,但目的、内容却有很多不同之处 。
比如,张择端版的《清明上河图》,画中街上卖的大多是低端的生活消费品,人们为挣钱糊口,十分辛苦;可到了明本、清院本,画中街上大多是售卖的是“奢侈品”,如古玩等 。
名画中的北宋社会隐患
不同时期的《清明上河图》各有特点 。但最知名的,无疑还是张择端这一版 。可能很少有人注意到,画中描绘了汴京繁华的街市、商贸、运输,也表现出一些当时的社会弊病 。
这幅画大约绘于宋徽宗崇宁年间(1102-1106)后期 。以文献记载来看,北宋时汴京是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防火措施很严格:每个坊设有一座望火楼,楼下有被称为“潜火兵”的士兵守着 。
然而,余辉在研究中却发现,张择端倒是画了望火楼,已经被改建成小憩亭,下面的两排兵营竟然被改作了饭铺之类 。
画卷中还有很多漕船,这似乎说明了商贸的繁盛,粮食被源源不断地运到汴京 。但问题在于,那些船是私人的,并非官船:画面上,船老板坐在地上吆三喝四指挥运粮,不见官员、士兵的影子 。
余辉说,当时不允许私家漕运粮食到京城,朝廷要掌控京畿一带的粮食市场 。但到了徽宗时期,蔡京出了很多馊主意,买、运花石纲,没人运粮食了,私家船趁机而入,渐渐把持粮食市场,后来导致汴京粮价暴涨 。
那个时候,饮酒更是成风 。许多粮食被用来造酒,街上跑着运酒的车辆,酒店后码放着许多酿酒用的缸……仿佛整条街上都在为喝酒忙碌着 。
张择端还来了个“黑色幽默”:画中有一家挂着“赵太丞家”牌匾的高档医馆,门口招牌上写着“治酒所伤真方集香丸”以及医肠胃病字样,表明这家主治饮酒过量造成的肠胃损伤 。
“总之,开封城处在管理失控的状态,城门口连个站岗的士兵都没有 。画家特意画了一群来自域外的骆驼队,扬长而去,无人看管 。消防、安防、城防如此松懈,城市缺乏管理 。”余辉认为,这恰恰是张择端想通过一幅画呈现北宋当时社会的状态和隐患,委婉劝谏宋徽宗解决社会时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