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裂缝的处理方法,推荐内外修补法


钢筋混凝土裂缝的处理方法,推荐内外修补法

文章插图
钢筋混凝土裂缝的处理方法,推荐内外修补法 (1)、表面修补法
(2)、内部修补法
步骤阅读
钢筋混凝土裂缝的处理方法,推荐内外修补法

文章插图
1 【钢筋混凝土裂缝的处理方法,推荐内外修补法】表面修补法 。将需涂刮裂缝修补胶的表面清洁,不得有油污、沙粒及浮尘等并保持干燥;按照推荐比例配胶,比例为A﹕B=2﹕1,25℃时的可操作时间约为45~60分钟 。随着B剂用量的增加,可操作时间相应缩短 。每次配胶量不宜过大,以在可操作时间内用完为准;按推荐配胶比例称取裂缝修补胶于洁净干燥容器中,用油灰刀或其他专用工具搅拌至色泽完全一致;用于灌注裂缝施工时,用油灰刀沿裂缝往复涂刮并均匀涂抹一层厚约1~50px、宽2~75px的HM-120ML胶泥,注意防止小气泡、沙粒等混入而造成密封不严 。裂缝修补胶胶密封施工1天(25℃)后即可进行下一工序施工 。
2 内部修补法裂缝检查 。全面查清裂缝的性质以及裂缝的长度、宽度、深度、走向、贯穿及漏水情况,以便确定处理方案 。裂缝宽度可用读数显微镜测量,裂缝的深度和走向可用超声,压水或钻孔取样等方法检查 。裂缝处理 。对较小的混凝土构件的裂缝,用钢丝刷等工具清除混凝土裂缝表面的灰尘、浮渣及松散层等污物,刷去浮灰,用酒精或丙酮将沿缝两侧2~75px范围内擦拭干净 。对较大的混凝土构件中较深的裂缝,为了能够有效封缝,可沿裂缝凿“V”型槽 。对体积较大的混凝土构件或较深的裂缝,可沿裂缝采用钻孔灌浆,以使浆液进入裂缝有更广的通路 。设置灌浆嘴 。在裂缝的交错处、裂缝较宽处及裂缝端部必须设置灌浆嘴,灌浆嘴的间距根据裂缝大小、走向及结构形式而定,一般缝宽0.3~12.5px时灌浆嘴间距为30~1250px,在一条裂缝上必须设置进浆、排气或出浆口 。灌浆嘴可先用裂缝修补胶粘贴在预定位置,也可在封缝时一同粘贴 。应特别注意防止堵塞灌浆嘴 。封缝 。封缝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灌浆效果与质量,应特别予以重视 。裂缝的封闭使用HM-120ML裂缝修补胶,按推荐配胶比例称取并调配裂缝修补胶,用油灰刀沿裂缝往复涂刮后均匀抹一层厚约1~50px、宽2~75px胶泥,注意防止小气泡及密封不严 。封缝检验 。一般情况下,封缝后1~2天后即可进行试漏检验,以检查裂缝的密封效果及贯通情况 。若用压缩空气进行试漏试验,可沿裂缝涂刷一层肥皂水,从灌浆嘴吹入压缩空气(压力与灌浆压力相同),漏气处可再行封闭;若用压缩水进行试漏试验,检验完毕后应用压缩空气吹净积水,并留有足够的时间让裂缝干燥 。对重要构件或走向复杂的裂缝,建议进行试漏检验,以确保注胶效果 。配制灌浆胶液 。配制灌缝胶胶液,根据估计的灌胶量按推荐配胶比准确称量两组份并混合均匀,从胶液混合开始,注胶操作应在胶液适用期内完成(25℃时约为90min) 。灌胶 。灌胶操作应使用专用的注胶器具 。灌胶前,应用压缩空气将孔缝吹净,达到无水干燥状态 。根据裂缝区域大小,可采用单孔灌胶或群孔灌胶 。在一条裂缝上的灌胶可由浅到深,由上而下,由一端到另一端 。灌胶压力常采用0.2MPa,在保证灌胶顺畅的情况下,采用较低的灌胶压力和较长的灌胶时间,可获得更好的灌胶效果 。当最后一个出胶口出胶且出胶速率保持稳定后,再保持压注10分钟左右即可停止灌胶 。拆除管路,并注意防止流胶 。胶液固化 。应在5℃以上的环境中固化,固化时间视环境温度而定 。一般情况(25℃)下固化2~3天即可 。灌胶效果检验 。灌胶结束后应检验效果及质量,凡有不密实等不合格情况,应进行补注 。灌胶效果一般可采用压水检查,在裂缝较多、灌胶质量较差的部位设置检查孔,水压值一般为灌胶压力的70~80%,基本不吸水、不渗漏即可认为合格 。对大型构件,还可选择适当部位进行钻芯取样检查,并可将芯样加工成试件进行力学性能试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