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前的美国:利用日本削弱英俄打开中国大门

甲午战前的世界:欧美列强咄咄逼人 , 疯狂抢夺殖民地
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 , 世界资本主义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 , 这一过渡正如列宁所说 , “是同分割世界的斗争的尖锐化联系着的” 。自由资本主义发展的顶点大约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 , 正是在这个时期以后 , 开始了夺取殖民地的高潮 , 分割世界领土的斗争达到了极其尖锐的程度 。这样一种全球性的经济和政治大气候必然影响着太平洋地区和东亚的形势 。
从各国在世界工业产量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看 , 1870年 , 英、美、德、法四国分别为32%、23%、13%和10% , 但30年后的1890年 , 分别变为18%、31%、16%和7% 。美国取代了英国的工业霸主地位 , 德国进一步紧逼英国 。各国在世界经济中作用和比重的改变使得列强争夺市场的矛盾日益尖锐 , 瓜分市场和原料产地的斗争越来越激烈 。
从1860到1880年 , 英国加紧夺取殖民地 。在这20年间 , 它占有的殖民地面积从250万平方英里猛增至770万平方英里;法国由20万平方英里增至70万平方英里 , 而德国则几乎是空白 。正如列宁所说:“在19世纪末 , 特别是自19世纪80年代以来 , 各资本主义国家拼命争夺殖民地 , 是外交史和对外政策交上众所周知的事实” 。
甲午战前的东亚:日本抓住机遇跻身刀俎 , 其他国家惨遭鱼肉
19世纪是欧美列强主宰世界的时代 , 在这些殖民国家和广大的殖民地国家之间还存在着许多半殖民地国家 。19世纪中叶 , 中国和日本均属于此类 。当时 , 两国几乎同时走到了一个决定国家前途命运的十字路口上 , 既可能进—步沉沦下去 , 变为殖民地 , 也可能赶上历史潮流 , 搭上近代化的末班车 。日本近代化的起步与中国几乎同时(大约在19世纪60年代) 。在此之前 , 它也是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 , 也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势力入侵的威胁 , 面临着两种文明、两种制度的撞击 , 所处的地位与中国差不多 。但当时西方列强的侵略矛头主要不是指向它 , 而是指向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中国 。西方列强几乎没有对日本发动什么大规模入侵 。1853年美、俄舰队的“叩关”之举和1854年“日美神奈川条约”的签订 , 虽然都是在军事威胁下完成的 , 却都没有经历一次真正的战争 。1864年9月 , 英、美、荷、法四国联合舰队炮击下关 , 史称“下关战争” , 但联军登陆后 , 长州藩迅即屈服求和 , 战争规模很小 。再从整个东亚的形势看 , 19世纪五六十年代 , 中国爆发了震动亚洲和世界的太平天国运动 , 分散了欧美列强给日本的压力 。正如英国驻日公使发回本国的报告中所说:“我们对日本的纲领必须慎重行事 。这就是说 , 我们在中国已从太平天国人民革命中吃过苦头……这一切必须铭刻在心” 。此外 , 列强在东亚的利害冲突使英美都感到扶植和利用日本来牵制沙俄 , 为自己火中取栗是划算的 。显然 , 历史的机遇向日本露出了微笑 , 而日本则及时抓住了这个机遇 , 通过开展“明治维新” , 使自己走上了一条富强之路 。相反 , 中国惨遭欧美列强的入侵、瓜分、掠夺、奴役 。同时 , 位于中国周边的国家 , 例如尼泊尔、缅甸、越南、琉球和朝鲜 , 均与中国有着悠久的经济、文化联系 , 在资本主义势力入侵之前.它们与清政府都保持着宗藩关系 。在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的严重威胁时 , 朝贡体系土崩瓦解 , 各国陷入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深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