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前的美国:利用日本削弱英俄打开中国大门( 二 )


甲午战前的美国:迫切要求海外扩张 , 积极参与东亚争夺
内战结束之后 , 美国经济迅猛发展 , 对海外市场的需求与日俱增 。美国垄断资产阶级为了扩大海外市场 , 同时也为了解决国内社会矛盾 , 竭力推行海外扩张政策 。
以此同时 , “新天定命运”扩张思潮在美国甚嚣尘上 。其内容流派纷繁芜杂 , 包括社会达尔文主义、种族优越论、边疆学说、海上实力论等等 。各种“学者型”扩张主义理论家从不同的“学术”角度 , 论证美国应该向外扩张 。以约翰·菲斯克为首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者以“物竞天择 , 适者生存”的原则为美国垄断资本及其扩张主义政策张目 。“边疆学说”代表人物特纳认为 , 国内边疆既然已不复存在 , 从而宣告“美国历史的第一阶段已经结束” 。美国历史的新的一页应该是向海外扩张 , 寻求海外边疆 , 这是美国西进运动的必然结果 。艾尔弗雷德·马汉指出 , 一个国家的强大仰仗于一支有效的强大的海军 。要发展海军 , 就得有海上加油站和海军基地 , 因此 , 美国还需获得殖民地 。在马汉眼里 , 殖民地是“国内产品的销售地和商业与海运的苗床” 。所以 , 马汉认为 , 不论美国人“愿意与否” , 美国“现在必须‘向外看’ 。这个国家的日益增长的产品要求它这样做 。”
内政特别是经济因素决定了美国要向海外扩张 , 扩张主义理论家又适时地提供了重要的宣传依据 , 19世纪末美国义无返顾地加入到了帝国主义列强的竞技场 。

美国的如意算盘:怂恿日本为自己火中取栗 , 坐收渔翁之利
甲午战争之前 , 美国力图在东亚扮演更加积极的角色 。到19世纪90年代 , 美国已跃居世界工业强国的头把交椅 , 但它的经济实力与在东亚获得的殖民利益份额却不相称 , 作为一桌筵席上迟到的客人 , 在东亚特别是中国分一杯羹的急迫心情显而易见 。但是因为当时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已经大致瓜分完毕 , 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 不求独占 , 只求分羹 , 同时极力怂恿日本出头向中国、俄国、英国发难 , 为自己火中取栗 , 从而坐收渔翁之利 。
首先 , 承认日本崛起 , 化解日本东进对美国产生的压力 。
1850年 , 加利福尼亚成为美国的第31个州 , 美国从单纯的大陆国家变为陆海兼备的国家 , 因而更加重视太平洋方向的海外扩张 。随着上海逐渐取代广州而成为中国的外贸中心 , 日本对于美国的重要性逐步上升 , 中美航线上的日本列岛成为美国舰船的必经之地 。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 , 要横渡太平洋 , 加煤站必不可少 , 日本于是与夏威夷一起成为美国觊觎的对象 。
1854年美国人佩里打开了日本大门 , 迫使日本先后签订了《神奈川条约》和《日美友好通商条约》 , 开放江户等多个港口 , 给予美国治外法权 。此后 , 日本与荷兰、俄国、英国、法国也签订了类似条约 , 日本逐步陷入半殖民地深渊 。但是1868年日本开始实行明治维新 , 走上了帝国主义扩张道路 。
夏威夷位于太平洋中部,地理位置十分独特 , 东西方的文化和南北半球的文明交汇于此,享有“世界十字路口”的美誉 。作为太平洋上的中继站和补给基地 , 夏威夷引起了美日两国的激烈争夺 。1842年 , 美国承认夏威夷王国 。1849年 , 两国缔结通商条约 。随后美国开始谋求兼并夏威夷 。日本在暂时无力吞并的情况下希望夏威夷保持独立 , 双方矛盾上升 。1871年 , 日本与夏威夷王国建立外交关系 , 缔结友好条约 。1884年 , 日本政府批准向夏威夷移民 , 至1890年 , 夏威夷的日本移民已达12360人 , 占夏威夷总人口的13% 。同期美国移民仅1928人 。两年后的1893年 , 日本移民达到10万人 , 是同期美国移民的10倍 。1893年1月 , 在美国驻夏威夷公使和美国海军陆战队参与下 , 当地美国移民推翻夏威夷女王 , 建立新政府 , 请求并入美国 。2月 , 日本即派“浪速”舰抵檀香山与日本“金刚”舰会合以表达对美国的不满 , 11月17日 , 日本再派“浪速”舰前往夏威夷 , 告知日本驻檀香山总领事“不承认任何可能成立的政府” 。这场夏威夷危机随着甲午战争爆发暂时缓解 , 但也迫使美国直到1898年才正式吞并夏威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