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稷山县姚天福神道碑的来历铁面御史姚天福趣事

著名的元碑《姚天福神道碑》,由元代著名文学家虞集撰写 。元统元年(1333年)元顺帝诏命为姚天福在稷山县路村庄祖茔树神道碑一通,以表彰其生前的丰功伟绩 。碑中记载了姚天福任职40余年间,“摧强扶弱,理冤肃化,所劾治的皆是权奸强酷之吏”的事迹 。此碑在1984年由稷山博物馆移至青龙寺 。青龙寺位于稷山县西十里马村,始建于唐龙朔二年(663年) 。1967年,姚天福墓曾在破四旧运动中被封土夷平,只留下一块神道碑 。
姚天福(1229年-1302年),字君祥,绛州(今稷山县)南阳村人,元初名臣,出自显赫的吴兴姚氏,是唐代宰相姚崇的后代 。他担任监察御史期间,多次不畏强暴,弹劾权臣,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赞赏,赐名为“巴儿思”,意为猛虎 。他担任地方官期间,兴利除害,为民造福,是一位难得的名吏 。
其父姚居实,属未出仕的读书人,因避兵乱曾寄居雁门进士赵泰家,与其女结合生天福 。
天福幼读 《春秋》,深通大义,及青年时,以过人才识被怀仁县推为县吏,不久被征召为县丞 。至元初年(1264年),丞相塔察尔出使北国途经怀仁,代州太守杨阔阔推荐天福才干,深受丞相赏识 。至元五年(1268年),元设御史台,塔察尔为御史大夫,任天福为架阁管勾兼狱丞 。至元十一年(1274年),天福升任监察御史,进入当时最高政治集团 。
不畏强悍的监察御史
姚天福幼年随父亲在雁门一带生活,喜欢研读《春秋》,精通儒家大义 。成年后,因为才能过人,被辟为怀仁县丞,进入了仕途 。至元五年,朝廷成立了御史台,姚天福被任命为 “阁管勾”,是一个基层小吏,后来被拜为监察御史,就是朝廷重要的监察官了 。
姚天福有一位深明大义的好母亲,上任前,母亲对他说:“过去人们常说公而忘私,你现在既然做了朝廷的臣子,就要尽心守职,不要担心我这个未亡人 。假如有一天你被人陷害,连累到我,我会像汉朝王陵的母亲一样,伏剑自刎,光荣地死去,绝不会责怪你 。”姚天福是大孝子,他也向朝廷请示道:“监察御史的职责就是进谏和弹劾,很可能冒犯皇帝,得罪权贵 。假如我犯了罪,请不要牵连我的母亲 。”姚氏母子把担任监察御史看得比较壮烈,一方面说明元代官场比较黑暗,当监察御史很容易获罪;另一方面也说明,姚氏母子深明《春秋大义》,立志要与黑暗势力做斗争了 。比较幸运的是,姚天福遇到的皇帝是英明的忽必烈,不但没有获罪,反而成就了事业和名誉 。
丞相阿合马是回回人,在位期间营私舞弊,专权乱政,是一位著名的奸相 。姚天福多次弹劾以阿合马为首的贪官污吏,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称赞,赐给他一个蒙古名字“巴儿思” 。忽必烈赏赐给姚天福很多财物,姚天福推辞道:“我担任监察御史,只担心自己辜负了朝廷的爵禄,怎么敢贪图重赏,加重自己的过失呢?”
自姚天福奏揭阿合马后,阿合马视姚天福为祸患,便趁世祖巡幸上郡,大臣随驾北上的时机,突派兵马司率骑兵将姚天福捆绑至大都(北京),原想抄家搜其财宝,以贪处之,不料只搜出几升谷米 。姚天福说:“宰相无旨相杀御史,岂想造反!”阿合马慌忙释绑,赔罪天福 。阿合马虽然被姚天福弹劾,但也没有受到惩治,他后来是被一个叫王著的人用大铜锤打死的,大快人心 。
当时,御史台设两名御史大夫,都是蒙古人,一位叫玉速帖木儿,一位叫孛罗 。两人都是长官,御史台的管理比较混乱 。姚天福上书给皇帝说:“古人说:‘一蛇九尾,首动尾随;一蛇二首,不能寸进 。’现在御史台管理混乱,就是因为有‘一蛇二首’之患 。陛下如果不迅速采取措施,时间长了就不好治理了 。”忽必烈把玉速帖木儿和孛罗两人叫去批评了一通,孛罗自称年幼无知,造成了管理不善的局面,向皇帝认了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