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笔下平庸属歪曲:鲁肃忍辱负重促孙刘团结

将帅的才能 , 并不只限于排兵布阵 , 纵横沙场 。三国时代 , 英雄辈出 , 群星灿烂 , 令人目不暇接 。然而 , 却有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 , 无论在小说或在影视、戏剧中总是被人忽视 , 乃至遭到贬损 , 这便是东吴大将鲁肃 。在罗贯中先生的笔下 , 鲁肃不过是一个忠厚而又平庸的好人 , 好到有几分颟顸 , 平庸到成为诸葛亮神机妙算和关羽忠勇过人的反衬 。
【文人笔下平庸属歪曲:鲁肃忍辱负重促孙刘团结】比如写诸葛亮“草船借箭”一节 , 诸葛亮偕鲁肃同往 , 一个成竹在胸 , 一个被蒙在鼓里;一个谈笑自若 , 一个惊慌失色 。最后是孔明借箭成功 , 志得意满 , 而鲁肃钦敬拜服 。
网络配图

再如关云长“单刀赴会”一节 , 鲁肃在被孙权多番埋怨的情况下 , 为讨回荆州 , 设下刀斧手 , 请关羽赴宴 。结果不仅未达到目的 , 反被关羽识破计谋 , 佯醉退席 。小说这样写道:关羽强拉着鲁肃的手直到船边 , 鲁肃吓得“魂不附体” , “如痴似呆” , 眼睁睁“看着关公的船乘风而去” 。在各种影视戏剧中 , 这样的场面被更加夸张地加以渲染 , 鲁肃似乎愚蠢到几近无能了 。
然而 , 事实上 , 鲁肃却是这样一位非凡的人物 , 没有他 , 三国的历史就要改写 。三国局面的形成 , 取决于孙权和刘备联手打败曹操的赤壁之战 。而在这场大战前后 , 积极穿梭于孙、刘之间 , 分析形势 , 指陈利弊 , 同时有效协调两家关系 , 最后导致战争胜利的就是这位鲁肃 。
鲁肃和周瑜是至交 , 正是周瑜慧眼向孙权推荐了鲁肃 。他说:“鲁肃有辅佐帝王的大才 。”孙权立即召见鲁肃 , 对他说:“我想建立齐桓公、晋文公那样的功勋 , 应该怎样办呢?”鲁肃为他分析说:“现在曹操的势力很大 , 将军怎能建立齐桓、晋文那样的霸业呢?当今之计 , 只有保守江东 , 坐观形势变化 。如果北方有事 , 则乘机灭掉黄祖 , 然后沿长江西上 , 据有荆州、益州 。”孙权深以为然 。鲁肃这一席话 , 实际上奠定了孙吴一个时期的重要战略决策 。
当时 , 曹操大败刘备 , 并乘胜东下 。东吴朝野震惊 。在孙权召开的朝会上 , 以张昭为首的投降派占了上风 。还是鲁肃力挽狂澜 , 他先以利害得失打动孙权 , 而后又奔赴夏口 , 说服刚刚打了败仗惊魂未定的刘备和孙权联合抗曹 。当时刘表刚刚亡故 , 荆州一片混乱 , 两个儿子不和 , 军队分崩离析 。如何吸纳荆州的军事力量投入抗曹 , 关键在寄寓荆州的刘备 。刘备有相当的人脉 , 但遭受新败后对战事已全无信心 , 想到广西投靠苍梧太守吴巨 。鲁肃劝他说:吴巨是平庸之辈 , 所据有的苍梧郡又十分偏远 , 不久一定会被人吞并掉 。而孙权聪明过人 , 又礼贤儒士 , 江东英雄豪杰都归附于他 。现在替你着想 , 不如和江东结好 , 共同干一番事业 。正是鲁肃向他分析形势 , 表明孙刘联手抗曹的可能 , 才有了改变整个局势的赤壁会战 , 从而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 , 保全、巩固了孙吴政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