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是我国历史上颇受争议的一个人物,他出身卑微却志向远大,凭借着过人的权谋和智慧,在东汉末年的董卓之乱中脱颖而出 。
董卓死后,曹操于建安元年(公元196年)迎接汉献帝至许昌,开始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历史,把15岁的小皇帝变成自己手中的傀儡,使自己的发号施令变得名正言顺 。依靠天子这张王牌,曹操在政治上占据了绝对的优势,从此他挫袁绍、平吕布,逐步统一了黄河流域,官拜丞相,封魏王,成就了一番霸业,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
此时的曹操,可以说离皇位只有一步之遥,他可以轻松地废掉小皇帝并取而代之,可是为什么在25年的时间里,也就是从公元196年“挟天子”直到公元220年去世,曹操都没有敢称帝?
现在看来,大致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曹操不想背上乱臣贼子的骂名 。
【揭秘:一代枭雄曹操为什么至死都不敢称帝】东汉末年,汉室衰微,天下大乱,但朝纲伦常依然在形式上存在着,儒家文化的忠、孝、仁、义等理念依然是当时的价值标准,何进、董卓等把持朝政后都不敢贸然称帝 。曹操虽然具有不同于其他军阀的雄才大略,但依然摆脱不了儒家文化的影响,在他争夺权力、对外征战的过程中一直以朝廷的名义进行,以天子的名义兴师问罪,使自己站在正义的一面,取得道义上的支持 。
曹操平定董卓、吕布叛乱打的正是朝廷这张王牌,如果曹操废掉汉献帝,登上皇帝宝座,那他跟董卓、吕布还有什么区别呢?董卓、吕布可是当时天下公认的残暴之人,是人人欲得而诛之的对象,曹操的智慧谋略都远在这二人之上,当然不愿成为千夫所指的罪人 。
网络配图
虽然曹操竭力宣称自己是奉天子诏,但天子权力被架空,却也是路人皆知之事 。孙权、刘备早已唾骂他“名为汉相,实为汉贼”,但曹操并不惧怕这种责骂,因为当时天下分裂,群雄并起,相互之间的责骂和攻讦本属正常,曹操同样以乱臣逆贼的名义指责他们,他所惧怕的乃是留下历史的骂名,那可是有口难辩、影响深远的 。因此曹操一直保持宰相的身份而不敢随便僭越称帝 。
据《魏氏春秋》记载,夏侯敦曾对曹操说:“天下咸知汉祚已尽,异代方起 。自古已来,能除民害为百姓所归者,即民主也 。今殿下即戎三十余年,功德着于黎庶,为天下所依归,应天顺民,复何疑哉!”王曰:“‘施于有政,是亦为政’ 。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 。”由此可见,曹操为自己所设的标准是非常高的,他是想做周文王那样的圣人,成为千古传诵的对象 。在历史的长河中,这种亘古流传的圣人称号比一个身背骂名的皇帝的称号美好得多了!
这所有的一切都说明曹操深受儒家正统文化影响,不想背上千古罪人的历史骂名,而是想做一个流传千古的圣人 。
第二,从当时形势来看,曹操生前还不具备称帝的条件 。
虽然当时曹操已经取得汉王室的绝对控制权,但他的势力还是局限于中国北方,孙权和刘备还在东南、西南虎视眈眈,国家还未统一,天下并不太平 。如果曹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贸然称帝,势必成为众矢之的,让刘备、孙权抓住把柄,带领天下英雄讨伐他,这样,他“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便不复存在,就会陷于政治和道德上的被动,甚至引起新一轮军阀混战 。虽说曹操此时兵精将广,但以乱臣贼子的身份与天下豪杰对抗,却也没有必胜的把握,反而有可能使自己的大好形势得而复失,这显然是对曹操不利的,所以他对称帝一事非常谨慎 。
但是,曹操的许多部下都曾劝说过他称帝,孙权也曾劝曹操废汉建魏,但曹操的态度却是截然相反的 。据《三国志》记载,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孙权上书给曹操,表示愿意俯首称臣尊奉曹操为帝,曹操当即识破了孙权的伎俩,笑说:“是儿欲使吾居炉火上耶!”
- 揭秘:崇祯帝为什么最终改变主意赐死魏忠贤?
- 揭秘项羽死后刘邦为什么要三次哭祭项羽?
- 揭秘宠幸妃子为什么会让唐朝皇帝非常痛苦
- 历史揭秘:王羲之的书法老师竟然是她
- 命运捉弄人:亡国之君后妃的凄惨命运揭秘
- 揭秘古代闹蝗灾竟然还有人能发国难财!
- 揭秘历史:韩信之死与吕后萧何有啥直接关系
- 揭秘炎帝和黄帝是什么关系:炎黄之战因何爆发
- 因为官忠直:一代名臣寇准竟然最后客死异乡
- 揭秘清朝名臣传奇:贫困起家逆袭权倾朝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