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张骞通西域的目的竟与汉武帝的求仙动机

张骞通西域是中西交通史上的里程碑 , 太史公用“凿空”以示张骞开拓之功 , 此后“西北国始通于汉矣” 。汉武经营西域无疑有“广地万里 , 重九译 , 致殊俗 , 威德遍于四海”的政治目的 , 也有“断匈奴右臂 , 隔绝南羌、月氏”的军事用意 , 通西域的这些动机已成史家定论 , 但这并不排斥存在其他动机的可能性 。因为人的行为动机本身就具有复杂性 , 有的明晰 , 有的潜隐 。而帝王的动机由于随时可以上升为国家意志、体现在经国方略上 , 私欲不得不被缘饰得冠冕堂皇而变得越发复杂 , 但通过对史料的分析 , 我们仍然能够推断出这类潜在动机 。汉武帝通西域不但有政治、军事的考虑 , 也有其私欲——求仙的考虑 。
首先 , 汉武帝出生在一个神仙信仰弥漫朝野的环境中 , 这是他一生热衷求仙的社会基础 。神仙之说起于齐燕 , “自(齐)威、(齐)宣、燕昭使人人海 , 求蓬莱、方丈、赢洲 。”此后神仙之说在秦汉之际发生了些许变化 , 彼世的蹈虚色彩渐变为现世的长生期许 。秦始皇称帝后 , 曾“遣徐市发童男女数千人 , 人海求仙人” , 形成“燕齐之士释锄耒 , 争言神仙方士 , 于是趣咸阳者以千数”的热闹场面 。经过齐威、齐宣、燕昭、秦始皇等君王的张扬和东方齐燕神仙家的鼓吹 , 神仙学说蔓延开来 。“自齐威、宣之时 , 邹子之徒 , 论著终始五德之运 , ……邹衍以阴阳主运显于诸侯 , 而燕齐海上之方士传其术不能通 , 然则怪迂阿谀苟合之徒自此兴 , 不可胜数也 。”神仙信仰的吸引力能让人“苦身劳形……弃二亲 , 捐骨肉 , 绝五谷 , 废诗书” , 可见其对汉初社会的影响之大 。汉初盛行的黄老思想也与神仙学说有着扯不清的关联 , “黄老起于齐 , 神仙之说与黄老通” 。汉景帝时期 , 黄老之学俨然成了皇家子弟的必修课 , “窦太后好黄帝、老子言 , 帝及太子诸窦不得不读《黄帝》、《老子》 , 尊其术 。”而此时的汉武帝正处于青少年时期 。
其次 , 汉武帝行事尚功利 , 思想近齐学 。而齐学的根底为邹衍之学 , “衍之学盖阴阳五行家言 , 齐之儒者多承其绪余 。”汉武帝之世 , 表彰五经 , 外攘四夷 , 内改法度 , 集中展示了汉武帝“内多欲而外施仁义”的性格 。基于这种性格汉武帝一直对祥瑞、符验、占卜、巫蛊很感兴趣 , 这在《孝武帝本纪》《封禅书》《龟策列传》中有大量记载 。对待生死 , 汉武帝一直缺少达观的态度 , 渴望长生的动机伴其一生 。为此汉武帝曾张扬祭祀 , 据《汉书·郊祀志》载 , 汉武帝祭祀的次数和规模远远多于其他任何一代汉帝 。少翁、栾大、公孙卿等方士先后都曾用相似的手段得到汉武帝的恩宠 。谷永在《谏成帝微行》中有这样的描述:“汉兴 , 新垣平、齐人少翁、公孙卿、栾大等 , 皆以仙人、黄冶、祭祠、事鬼使物、人海求仙采药贵幸 , 赏赐累千金 。大尤尊盛 , 至妻公主 , 爵位重累 , 震动海内 。元鼎、元封之际 。燕、齐之间 , 方士嗔目扼腕 , 言有神仙祭祀致福之数者以万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