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人生观是怎样的阳关曲表达了什么

苏轼,出生于公元一零三七年,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之一,他所创作的诗词至今仍为人们所传唱 。如若要提及一个人的人生观,就不得不提及他的人生经历,因为人生经历是会改变人的观念 。苏轼的一生更是充满了荆棘,但也是这些生活中的荆棘才让这位诗人在诗的领域里创作出一首又一首的奇迹 。


苏轼图片
苏轼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父亲对苏轼兄弟的教育是充满了期盼的,连女儿小妹也因为处于这样的独特气氛中成为一个才女 。苏轼正是因为饱怀着对国家与百姓的热情,所以决意投身于官场中 。在朝廷的选拔考试中一举成名,此时的苏轼人生观是乐观,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期待 。
然而官场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苏轼是一个拥有独特思想的人,在向在位的君主提出自己的主见后,却被君主调离京城,开始了自己苦闷的外放生活,此刻的苏轼人生观是不明朗的,郁闷的,一片低沉的 。
或许有的人会因为遇到困难后便从此不思进取,然而苏轼却让所有的人相看,他没多久之后立即将自己的人生观进行一个调整,在被贬地区结识好友知己,用自己的才华向众人展现自己新生活的开始 。此刻苏轼的人生观又是一片光明,即使官场不得意又如何,苏轼照样有自己独特开朗的人生观,他还默默地用自己的人生观感染着周边的众人 。这就体现在当他有为难之时,不少人为他挺身而出,不计后果 。
一代诗人苏轼的人生观总的来说是乐观的,向上的,更是豁然豪放的 。正因为有了这样的人生观,才创作出了不同的诗词为人乐道 。
苏轼阳关曲主要表达了什么
阳关曲?中秋月:暮云收尽溢清寒 。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


苏轼画像
《阳关曲·中秋月》叙述的是苏轼与弟弟苏辙中秋重逢,共同赏月的情景 。这首词产生于苏轼兄弟二人暌别七年首次相聚并共度中秋这一背景,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写情,抒发了苏轼对亲人相聚后又要分开的哀伤与感慨 。
《阳关曲·中秋月》没有直接写圆月,而是先从遮住月亮的云开写,拨云见月才更显月亮的光明与清幽,词句中并未出现月光等字样,却让人可以感觉到想象出月华如水的神韵 。月朗星稀宇宙空阔整个银河显得非常悠远,中秋时节月亮显得格外明亮圆润,犹如玉盘挂在天上 。以玉盘做比喻写出了月亮的冰清玉洁,此情此景赏心悦目,完全是从一个赏月人的角度出发 。
结合创作背景,中秋节正值兄弟二人团聚,苏轼自然是心中愉悦,赞叹此夜之好 。但是苏轼感叹的是“此生此夜不长好”,大有佳期难得理应尽兴,只有这样才能不辜负当空明月的意思 。但是月有盈亏人也如此,兄弟二人分别已久,好不容易相聚又要分开,苏轼又感慨时间之短,引出离别之情,“明月明年何处看”是他的感慨,身不由己相逢无期啊,同时也是对自己的叹息,朝局不定自己漂泊不已 。“此生此夜”对“明月明年”叠字唱答佳句天成 。
苏轼的这首《阳关曲·中秋月》从月团圆写到人团圆,从今朝想到明朝,再归结到离别情,有情有景让读者回味无穷 。
苏轼政治主张什么
苏轼不仅仅是北宋当时著名的文学家,艺术家,其实还能算得上是一位政治家 。


苏轼画像
在苏轼的政治生涯中,经历了太多,跌宕起伏,一波三折 。作为为官之人,苏轼在当时北宋史上也是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 。从宋神宗到宋哲宗再到宋徽宗 。苏轼经历了三代,并且屡次被委以重任,屡次被贬 。但是在政治发展史上,他是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一心为民,两袖清风,真心实意为百姓做事 。哪怕被贬被流放,初心不改,踏实做人,认真做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