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八阵图到底有多厉害?可挡十万精兵( 四 )


《四库全书·遁甲演义提要》中说:
考汉志所列,惟“风鼓六甲”、“风后孤虚”而已,于奇遁尚无明文 。至梁简文帝,乐府始有“三门应遁甲”语,《陈书·武帝纪》“遁甲”之名遂见于史,则其学殆盛于南北朝 。《隋志》载有伍子胥《遁甲文》,信都芳《遁甲经》,葛秘《三元遁甲图》等十三家,其遗文,世不槩见,唐李靖有《遁甲万一诀》,胡干有《遁甲经》,俱见于史志,至宋而传其说者愈多,仁宗时尝命修《景佑乐髓新经》,述七宗二变,合古今之乐,参以六壬遁甲,又令司天正杨维徳撰《遁甲玉函符应经》,亲为制序,故当时壬遁之学最盛,谈数者至今多援引之,自好奇者援以谈兵,遂有靖康时,郭京之辈以妖妄误国,后人又搀杂以道家符箓之法,益怪诞不可究诘,于是六壬盛行而遁甲之学几废 。
遁甲之术有一个发展过程,宋代是发展的一个高峰期 。符箓之术,在道门内被视为瑰宝,道士们坚信一旦拥有此法术就能使自然界的一切受制于他们,可与鬼神进行沟通,并驾驭之 。“箓通常指记录有关天官功曹、十方神仙名属、召役神吏,施行法术的牒文 。它是道教教法中的重要部分……道教经典中有时又统称符箓 。”《道法会元》称:“符者,阴阳契合也,惟天下之至诚能用之,苟不诚自然不灵矣 。故曰,以我之精合天地万物之精,以我之神会天地万物之神,精精相附,神神相依,所以假尺寸之纸号召鬼神,鬼神不得不对 。”总之,充满着神秘色彩 。随着道教将遁甲之术与符箓之法相结合,遁甲之术也走上了怪诞化的道路,变得神秘不可测 。(清)纪昀甚至认为这样使得“遁甲之学几废” 。《三国演义》里所写孔明用遁甲之术布下的八阵图,应受遁甲之术后期道教符箓化影响,所以才如此的神秘莫测,只是几堆石头就堪比十万精兵,消灭敌人于无形中 。
因此,诸葛亮的八阵图神化有一个由浅至深、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他去世不久,八阵图就开始被人为地添上神秘色彩,后来,人们开始把它与阴阳五行、八卦、道教符箓化的遁甲术相联,它愈发变得扑朔迷离 。孔明的八阵图被后人附会得如此神秘可能有以下原因 。
一 孔明所作八阵图是一种布阵排兵的阵法,它具有古时阵法的共通性——时效性,又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复杂性、难懂性,这是它后来被神化的基础 。
前面已说过,孔明所作八阵图是一种可用于实战的阵法,《晋书·马隆传》就载马隆曾使用过这种阵法 。虽然八阵图在蜀汉灭亡以后一段时间里,仍有很多人清楚它的战术要领,但从中也可窥见它的复杂性、难懂性,不是人见人会、通俗易学的阵法 。
《晋书》卷九八载:
时李势微弱,温志在立勋于蜀,永和二年,率众西伐 。时康献太后临朝,温将发,上疏而行 。朝廷以蜀险远,而温兵寡少,深入敌场,甚以为忧 。初,诸葛亮造八阵图于鱼腹平沙之上,垒石为八行,行相去二丈 。温见之,谓“此常山蛇势也” 。文武皆莫能识之 。
桓温,东晋时著名将领,史书说他少有雄略,诸葛亮造八阵图于鱼腹平沙上,众人看之,皆不能识别,唯他说“此常山蛇势也 。”这一方面突出了桓温的聪明才智,另一方面也说明在孔明死后一段时间内,尽管有不少人清楚八阵图的战术要领,但也非一般普通人物懂之 。《晋书》卷二四还载司马昭下令让人专门学习诸葛亮布阵阵法:
陈勰为文帝所待,特有才用,明解军令 。帝为晋王,委任使典兵事 。及蜀破后,令勰受诸葛亮围阵用兵倚伏之法,又甲乙校标帜之制,勰悉谙练之,遂以勰为殿中典兵中郎将,迁将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