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一战,刘备军队被陆逊火烧,造成了重大的损失,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夷陵之战刘备惨败给陆逊的失误又是什么?公元221年7月至222年8月进行的吴蜀夷陵战役,是三国时期著名的三大战役之一 。有关此次战役的许多情况,已经有很多的论著 。在这次战役中,刘备的七百里连营遭到军史界的一致批评,认为这是刘备在本次战役中犯的一个重大错误——连营七百里,分散兵力 。刘备真的是犯了基本军事常识性错误而连营七百里吗?要解答此问题,首先应了解当时蜀军的实际部署情况 。
形势——222年2月,刘备军推进至夷陵、夷道一线,被陆逊大军阻击,无法前进,陆逊军又坚壁不出 。由于蜀军已经进入吴境600多里,沿途一些险要关口需要派兵把守,同时掩护后方的运输线,所以分兵守卫是在所难免的,也是符合基本军事规律的 。刘备在近700里的整个狭长作战地区共有多少营垒呢?《三国志吴主传》比较准确地记载为:蜀军分居险地,前后五十余营,《三国志陆逊传》记载为:备从巫峡、建平连围至夷陵界,立数十屯,《资治通鉴卷六十九》记载为:汉人自巫峡建平连营至夷陵界,立数十屯,由此可见,刘备的兵营总数为50余个 。在前线夷陵地区有多少呢?——40余营:《三国志陆逊传》记载为:斩张南、冯习及胡王沙摩柯等首,破其四十余营 。《资治通鉴卷六十九》记载为:斩张南、冯习及胡王沙摩柯等首,破其四十余营 。
所以,我们可以知道,刘备在前线有40余营,在后面的600多里运输线上有10个左右的营垒 。而且,根据后来双方交战的记载来看,蜀军大部分的统兵大将均在夷陵地区,这说明一个问题:即刘备并没有犯分散兵力的错误,其主力均集中在夷陵的作战一线(至少80%以上),700里的运输线上大约有10个兵营(每隔60~70里左右设兵营守备险要关口),每营估计五百到一千人守备(由于没有大将,故兵力不多,平均每营700人,合计约7000人) 。
而根据本人另一文《夷陵之战实际兵力》中的估计,蜀军投入作战的兵力共计6 。7万人,这些在700里沿线的军营中的防守兵力仅占10%左右 。这个说刘备不知兵法的人是谁呢?只有一人——魏文帝曹丕 。《三国志文帝纪》中说:帝闻备兵东下,与权交战,树栅连营七百余里,谓群臣曰:备不晓兵,岂有七百里营可以拒敌者呼!所有对刘备这个问题的批评都起源于这句话 。以曹丕的军事水平,还想评价刘备,这明显是在美化曹丕 。我虽然不认为刘备的军事才能有多高,但是应当实事求是的评价历史 。
刘备虽然没有过人的军事才能,可他的军事行动基本是符合正常的作战规则的 。如果不是兵力太弱或者对手乃军事天才,刘备的水平是完全够用的 。实际上,就刘备自己的观点,在蜀军里面讲作战还没有人超过他的,大概庞统、法正在战术上可以略胜他一些(所以他喜欢带此二人去作战) 。而曹丕在军事方面不仅与曹操无法相比,与曹睿也有较大差距的,而且不听劝告 。
其实,连与刘备直接对敌的陆逊都没有这样评价,只是认为:臣初嫌之水陆俱进,今反舍船就步,处处结营 。察其布置,必无它变 。今住已久,不得我便,兵疲意沮,计不复生,陆逊部将也认为:其诸要害皆以固守,击之必无利矣 (见陆逊传)实际上,陆逊认为蜀军的三大弱点为:1、 放弃水军,只以陆军沿长江前进;2、 进攻时间很久,人马疲劳,思想放松,偷袭容易得手;3、 营垒分布各处已经固定,不会有很大的变化,利于部署攻击 。
而占据各地险要,实际乃蜀军的优势,只是后来,兵败如山倒,根本没有发挥作用罢了 。所以结论是:刘备虽然是连营七百里,但是并没有犯七百里连营分散兵力的错误 。其主力仍然集中在夷陵地区与陆逊作战 。而演义中竟然安排诸葛亮也这样批评刘备,实在是为了抬高诸葛亮 。
- 赤壁之战:揭秘刘备与曹操之间暴露的最大差距
- 刘备失徐州:威震天下的丹阳兵为何背叛刘备
- 三国疑问:刘备为何让大都督李严驻守边境?
- 同是汉室为什么刘备只是一个偏安政权的君主?
- 三国趣事:刘备竟仅用一招就收服了关羽张飞!
- 揭秘:书生陆逊为何成了刘备关羽兄弟的催命人
- 涿鹿之战如果不是一场风黄帝可能败给蚩尤
- 诸葛亮为何放弃曹操而投奔刘备呢
- 成语惨淡经营中惨淡的意思是 成语惨淡经营介绍
- 刘备出征总带着张飞而不是关羽与信任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