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可法的孙子在南京被破格录取为秀才享受政府补贴( 二 )


据史可法后裔所记,史可法督师北上时,寄家于南京,“有妾孕,于沧桑后生一子,延史氏之脉,因家焉 。”最后一句是说,史可法的小妾和她所生的儿子就在南京安家了 。
【史可法的孙子在南京被破格录取为秀才享受政府补贴】到了清雍正四年(1726),康熙朝进士邓仲岳(字东长,今山东聊城人)来江南省任提督学政(相当于管教育的副省长),在一次主持上元县录取“生员”的考试中,有—个童生姓史,年已四十余岁,他在填写报名册之类的材料时,在祖父一栏写了史可法的名字 。
邓仲岳心有怀疑,除向史生核实,又问遍上元县学里的各位老先生,都说史生是史可法的孙子 。后读到史生的考卷,则“疵颣(毛病、错误)百出 。”邓仲岳对众人说,对史生“是不可以文论” 。就是说对史可法的后人,不能只看文章 。于是他录取史生为县学的学生 。并把此事刻石嵌在县学的墙壁上,以便继任者遵行 。“故史生得以青衿终,而家亦稍裕焉 。”
“青衿”指古时学子穿的有青色领子的袍服,是秀才的代称 。明清时,由一省学政主持录取的“生员”(俗称秀才)名额有限,要考取绝非易事 。考取就成了秀才,算是有了功名,可以到县学、府学读书,可以领取由官府按月发给的粮食,可以不服差役,见到知县可以免跪 。
史可法的孙子被照顾录取为秀才,吃到政府的公粮,家境渐好 。这是邓仲岳体恤忠臣孤孙的一片苦心 。至于史生的父亲是史炤还是史愚庵,就不得而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