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的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1)、昆曲中国“百戏之祖 , 百戏之师”发源于江苏昆山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的昆曲被称为“百戏之祖 , 百戏之师” , 众多地方剧种都受到过昆剧艺术多方面的哺育和滋养 。中国戏曲自形成以来一直在舞台上流传 , 随着时代的变化 , 从剧本到声腔、表演不断变革 , 昆曲则变化较少 , 对戏曲传统特点保留较多 , 剧目又极为丰富 , 被称为“活化石” 。
(2)、古琴艺术最古老纯粹的华夏弹旋乐器古琴是最早的弹弦乐器 , 最古老也是最纯粹的华夏本土乐器 , 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色彩 , 位列“琴棋书画”之首 。有着3000年悠久历史的古琴音乐 , 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代表 。宋代陈旸在《乐书》中提到“琴者 , 乐之统也” , 这一语道出了琴在中国古代音乐中的地位 。她以其历史久远 , 文献瀚浩、内涵丰富和影响深远为世人所珍视 。
(3)、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新疆维吾尔族聚居区的各种木卡姆的总称“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是流传于新疆维吾尔族聚居区的各种木卡姆的总称 , 是集歌、舞、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艺术形式 , 以“十二木卡姆”为代表 。木卡姆音乐现象分布在中亚、南亚、西亚、北非19个国家和地区 , 中国新疆处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最东端 。
【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的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蒙古长调蒙古族生产生活和精神性格的标志性展示蒙古族长调民歌早在蒙古族形成时期就已经存在 , 它与草原、游牧生活方式息息相关 , 是蒙古族生产生活和精神性格的标志性展示 。中国的内蒙古自治区和蒙古国是蒙古族长调民歌最主要的文化分布区 。
(5)、端午节中国传统吃粽子纪念屈原的节日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 节期在农历五月初五 , 迄今已有2500余年历史 。由驱毒避邪的节令习俗衍生出各地丰富多彩的祭祀、游艺、保健等民间活动 , 主要有祭祀屈原、纪念伍子胥、插艾蒿、挂菖蒲、喝雄黄酒、吃粽子、龙舟竞渡、除五毒等 。端午节是蕴涵独特民族精神和丰富文化内涵的传统节日 , 对中国民俗生活有重大影响 。
(6)、中国篆刻篆刻是一门与书法密切结合的汉族传统艺术中国篆刻是以石材为主要材料 , 以刻刀为工具 , 以汉字为表象的并由中国古代的印章制作技艺发展而来的一门独特的镌刻艺术 , 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它既强调中国书法的笔法、结构 , 也突出镌刻中自由、酣畅的艺术表达 , 于方寸间施展技艺、抒发情感 , 深受中国文人及普通民众的喜爱 。篆刻艺术作品既可以独立欣赏 , 又在书画作品等领域广泛应用 。
(7)、雕版印刷技艺雕版印刷是最早在中国出现的印刷形式雕版印刷技艺是运用刀具在木板上雕刻文字或图案 , 再用墨、纸、绢等材料刷印、装订成书籍的一种特殊技艺 , 迄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 比活字印刷技艺早400多年 。它开创了人类复印技术的先河 , 承载着难以计量的历史文化信息 , 在世界文化传播史上起着无与伦比的重要作用 。
(8)、中国书法“中国书法” , 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中国书法是以笔、墨、纸等为主要工具材料 , 通过汉字书写 , 在完成信息交流实用功能的同时 , 以特有的造型符号和笔墨韵律 , 融入人们对自然、社会、生命的思考 , 从而表现出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人格精神与性情志趣的一种艺术实践 。中国书法伴随着汉字的产生与演变而发展 , 历经3000多年 , 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代表性符号 。
-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的意义是什么
- 文化遗产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 秦兵马俑为啥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秦兵马俑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原因
- 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 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文化遗产有哪些 世界文化遗产前十名
- 大足石刻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它有哪些艺术价值?
- 第一批余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余姚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 颐和园什么时候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颐和园什么时候关门
- 郏县非物质文化遗产 郏县特色文化
- 安化的文化遗产 安化县特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