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辛有毒吗 细辛

细辛有毒吗 细辛


细辛别名:小辛、少辛、盆草细辛 。
性味:辛,温 。
归经:归心、肺、肾经 。
入药部位:马兜铃科植物北细辛、汉城细辛或华细辛的干燥根和根茎 。
形态特征:根状茎直立或横走 , 有多条须根;叶通常2枚,叶片心形或卵状心形 , 花紫黑色;花梗长2~100px;花被裂片三角状卵形 , 果近球状,直径约37.5px,棕黄色 。花期4~5月 。
细辛的用法用量用法:1~3g 。散剂每次服0.5~1g 。外用适量 。
炮制:除去杂质 , 喷淋清水,稍润,切段,阴干 。本品呈不规则的段 。根茎呈不规则圆形,外表皮灰棕色,有时可见环形的节 。根细 , 表面灰黄色,平滑或具纵皱纹 。切面黄白色或白色 。气辛香,味辛辣、麻舌 。
细辛的功效作用功效:解表散寒 , 祛风止痛,通窍 , 温肺化饮 。
主治:风寒感冒,头痛,牙痛 , 风湿痹痛,鼻渊,肺寒偏头痛:雄黄(研)、细辛(去苗叶 , 为末)等分 。上二味,再同研匀 。每服一字,左边疼搐入右鼻,右边痛搐入左鼻 。(《圣济总录》至灵散)【细辛有毒吗 细辛】

③治伤风鼻塞:细辛、紫苏、防风、杏仁、桔梗、薄荷、桑白皮 。煎服 。(《方脉正宗》)
④治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麻黄(去节)、芍药、细辛、干姜、甘草(炙)、桂枝(去皮)各三两 , 五味子半升,半夏半升(洗) 。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 , 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 。温服一升 。(《伤寒论》小青龙汤)
⑤治鼻塞不通:细辛末少许,吹入鼻中 。(《普济方》)
⑥治牙齿痛久不瘥:细辛(去叶苗)、荜拨 。上二味等分,粗捣筛 。每用半钱匕,水一盏,煎十数沸 , 热漱冷吐 。(《圣济总录》细辛汤)
⑦治牙齿疼痛:荆芥、细辛、露蜂房各等分 。上为粗末 , 每用三钱,水一大盏 , 煎至七分,去滓,温漱冷吐 。(《御药院方》细辛散)
⑧治牙痛:细辛一钱,黄柏一钱 。煎水漱口 , 不可嚼下 。(《吉林中草药》)

⑨治痰饮,冲气即低 , 而反更咳、胸满者:茯苓四两 , 甘草、干姜、细辛各三两,五味子半升 。上五味,以水八升 , 煮取三升,去滓 。温服半升,日三 。(《金匮要略》苓甘五味姜辛汤)
⑩治少阴?。嫉弥?反发热,脉沉者:麻黄二两(去节),细辛二两,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上三味,以水一斗 , 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 , 去滓 。温服一升,日三服 。(《伤寒论》麻黄附子细辛汤)
⑾治风入腹,切痛烦冤:细辛、吴茱萸、干姜各半两,当归、防风各一两,芍药二两 。上为末,每以半两,水二升,煮一升 。温分三服,相续进之 。(《元和纪用经》细辛汤)
⑿治小儿口疮:细辛末 , 醋调,贴脐上 。(《卫生家宝方》)
⒀治口臭及匿齿肿痛:细辛煮取浓汁 , 热含冷吐 。(《圣惠方》)
⒁治耳聋:细辛末,溶黄蜡丸鼠屎大 。绵裹一丸,塞之 。须戒怒气 。(《龚氏经验方》聪耳丸)
⒂治虚寒呕哕,饮食不下:细辛(去叶)半两,丁香二钱半 。为末 。每服一钱,柿蒂汤下 。(《纲目》)

⒃治暗风卒倒,不省人事:细辛末,吹入鼻中 。(《世医得效方》)
⒄小儿客忤(按:本病症状是:面青,惊痛,不能说话;或颈项强硬 , 出现险象;或在夜中忽然惊啼不止):用细辛、桂心,等分为末,每服少许放入小儿口中 。
⒅口舌生疮:用细辛、黄连,等分为末,搽患处,漱去涎汁 。治小儿口疮 , 可用醋调细辛末贴敷脐上 。
⒆鼻中息肉:用细辛末时时吹入 。
⒇耳聋:用细辛末溶在黄蜡中,团成小丸 。每棉裹一丸 。塞耳中 。此方名聪耳丸 。
细辛的相关论述1、细辛作为药用植物,始载秦汉《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 。
2、《名医别录》云:生华阴山谷,二月、八月采根阴干 。
3、《本草经集注》云:今用东阳临海者 , 形段乃好,而辛烈不及华阴、高丽者 。
4、《本草图经》云:今处处有之,皆不及华阴者为真,其根细而极辛 。今人多以杜衡为之 。
5、《本草纲目》云:大抵能乱细辛者 , 不止杜衡,皆当以根苗色味细辨之 。当今仍以辽宁、吉林、和黑龙江所产为道地 。
6、《药品化义》:细辛,若寒邪入里,而在阴经者 , 以此从内托出 。佐九味羌活汤,发散寒邪快捷 , 因其气味辛香,故能上升 。入芎辛汤 , 疗目痛后羞明畏日,隐涩难开 。合通窍汤 , 散肺气而通鼻窍 。佐清胃汤,祛胃热而止牙疼 。此热药入寒剂,盖取反以佐之之义也 。
7、《本草新编》:细辛,止可少用,而不可多用,亦止可共用,而不能独用 。多用则气耗而痛增 , 独用则气尽而命丧 。细辛阳药也,升而不沉,虽下而温肾中之火 , 而非温肾中之水也 。火性炎上 , 细辛温火而即引火上升,此所以不可多用耳 。或问:细辛散人真气,何以头痛反能取效?盖头为六阳之首 , 清气升而浊气降,则头目清爽;惟浊气升而清气降,头目沉沉欲痛矣 。细辛气清而不浊 , 故善降浊气而升清气,所以治头痛如神也 。但味辛而性散 , 必须佐之以补血之药,使气得血而不散也 。
8、《本草经百种录》:细辛,以气为治也 。凡药香者,皆能疏散风邪 , 细辛气盛而味烈,其疏散之力更大 。且风必挟寒以来,而又本热而标寒,细辛性温,又能驱逐寒气,故其疏散上下之风邪,能无微不入,无处不到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