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漯河妈妈痴心寻子,那个被拐24年的儿子回来了( 二 )


妈妈|漯河妈妈痴心寻子,那个被拐24年的儿子回来了
文章插图

到家第一站 先去小时候生活的地方寻找记忆
2022年1月23日晚,按奈不住激动的心情,在多位寻亲人士和志愿者的帮助下,他们连夜冒雪踏上了回家之路,并与1月24日凌晨2时许抵达漯河。
1月24日上午,经过短暂的休息,张洋洋执意来到他小时候生活过的漯河市东大街,寻找儿时的记忆。张洋洋在亲人们的簇拥下步行进入东大街,期间李芳一直抱着儿子的左臂,头偎依在他的肩膀,脸上挂着幸福的笑容。张洋洋则一直握着妈妈的手,时不时拍拍她的肩膀,默契的样子,仿佛从未离开。
“24年了,孩子能找到,真不容易。”看着活泼又大方的孩子,老街坊们纷纷感叹,向他们一家祝贺。
张洋洋用一口带着广东腔的普通话和和大家打招呼,一边左顾右盼,努力回忆着小时候的记忆。在一栋二层小楼前,李芳停了下来,她告诉张洋洋,这就是当年开理发店的位置,只不过当年的房子已经重新翻修。
“儿子,当时咱们店隔壁是王奶奶的小卖部,她还经常给你雪糕吃,有印象吗?”李芳给儿子详细介绍着当年附近的情景,还给他指出家门口西边那条被拐走的小胡同,“你就是从这个胡同消失的……”
张洋洋在这条街仔细走了一个来回,很慢,很安静,脸色似乎很平静,但紧握的双手出卖了他的内心。
“不知道该怎么形容心情!”张洋洋坦言,这一切很复杂、很奇妙,“感觉自己就像是做了一个梦,从4岁一晃就到了28年,我长大了,妈妈老了,身边的一切都变了模样。”
妈妈|漯河妈妈痴心寻子,那个被拐24年的儿子回来了
文章插图

准备在漯河过年 今后帮助寻子家庭
对于这趟24年之后的回家之旅,张洋洋已经规划好了:逐一到小时候生活过的地方看一看,然后回趟老家,和亲戚们见见面;准备在漯河过年,好好陪陪妈妈,好好感受一下老家春节的气氛。
此次,陪同来认亲的另一寻亲家长、电影《亲爱的》原型之一杜小华等人也来到漯河,他们手里拿着各色的寻亲牌子,轮流在镜头前展示。在见证张洋洋和家人团聚喜悦的同时,也盼着在媒体镜头中“蹭一下热度”,让自己失散的孩子能有更多机会看到他们的努力。张洋洋则主动拿起大家寻子的牌子,放在胸前,让这些卡片能够传播得更远。
“从武汉到漯河,一路有不少寻子的家长们陪伴,他们也都盼望着被拐的孩子尽快回家。我同样希望他们早日团圆。”洋洋在接受采访时说,寻子家庭实在是太苦了,作为一名被拐的孩子,自己以后也要义务参加从事防拐骗的宣传工作,尽可能帮助被拐家庭寻找孩子,希望天下无拐。
“从昨天看到洋洋开始,我们都替李芳感到高兴;听了洋洋的话,我们感觉很暖心,我们的心也终于能放下了。”寻亲家长杜小华说,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像洋洋一样阳光帅气,充满爱心。
“公安部门将DNA技术与人像比对技术进行融合,开展了团圆行动,让找到被拐儿童的几率大大增加,我们也非常感谢公安机关的努力。”杜小华介绍,2021年,全国公安机关开展为期一年的“团圆”行动,全力侦破拐卖儿童积案、全力缉捕拐卖儿童犯罪嫌疑人、全面查找失踪被拐儿童。截至2021年12月,已找回历年失踪被拐儿童一万多名,这让更多的被拐家庭看到了希望,增强了寻找孩子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