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乡村教师的寒假日记|王慧:寄一份想念给大山里的孩子们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采访人员 巩悦悦 策划整理
编者按:“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是绝大多数小规模乡村学校的真实写照。过去的2021年里,采访人员从沂南走到郓城,再从沾化奔赴沂源蹲点,见证了很多有情怀的教育者扎根农村,他们正努力用微光弥补差距,帮助农村孩子更好的成长。
【 妈妈|乡村教师的寒假日记|王慧:寄一份想念给大山里的孩子们】家人闲坐,灯火可亲,这是春节团聚的理想状态。而在山东多地的小规模乡村学校,数不尽的乡村校长和老师正奔波在通往半山腰、偏远农村的学生家里,他们想利用宝贵的寒假时间,走到孩子家里,走进孩子心里。即日起,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青年说》栏目将陆续推出“乡村校长/教师的寒假日记”,聚焦乡村教师家访的所见、所闻、所感,为农村孩子点亮梦想,为乡村振兴注入力量。
以下是潍坊九山镇八一希望小学教师王慧的寒假日记:
长大后对童年的回忆多是与母亲有关,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职业的选择,让我对父母的爱有了更深的体会和理解。
回想起小时候,每年冬天我的脚趾都会被冻肿,我妈就用四处打听来的偏方为我治疗。用姜片擦;把樱桃放在酒里泡足五天,然后捞出来擦脚;把萝卜切碎挤出汁来,加入面粉,放在火炉上加热打成浆糊,趁热抹在脚上,家里没有纱布,妈妈就用不知做什么剩下的布头拿来缠在脚上。这个办法只有晚上才能用,因为被缠住的脚趾根本穿不上鞋子。不见好,妈妈就隔三差五的继续尝试着不同的方法。
大学毕业后选择实现儿时的梦想,成为一名人民教师。从县城学校到山村学校,相差巨大的工作环境让我对生活百态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在这所山区学校里,让我更加清楚的认识到,无论社会怎样发展,“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它永不过时。
可能是职业的缘故,即使是寒假在家也总会时时挂念着学生们。回想起佳琪和我聊天时说过“爸爸只有过年才回家,可是去年过年都没回来,我很想他。”“我已经很多年没见过妈妈了,都快记不起妈妈的样子了。”这个懂事的小女孩,在她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离婚了。想到这些,于是又忍不住猜想,佳琪的爸爸今年过年应该会回家吧!
我当然能够理解,如果不是实在没有办法,哪个做父母的会扔下孩子不管呢?只是,小小的她,在还未懂事的年纪就要习惯没有妈妈陪伴的生活。一想到佳琪长大以后,她的童年记忆里是没有妈妈陪伴的,心里就不免感到心疼。
因为学校离家太远了,所以工作日就干脆住在学校。周末回到家里我经常把学校的一些事情讲给妈妈听,作为一位母亲,每次能让她动心的都是与孩子们有关的事情。哪个小朋友的父母离婚了,哪个小朋友是重组家庭,哪个小朋友是跟着爷爷奶奶生活……每每听到这里,妈妈的眼里都忍不住湿润起来。看着妈妈情绪的变化,我心里很不是滋味。
我时常会暗自感慨:“人真的是会变。”如今,我已经不再是那个总想着逃离妈妈管束的孩子了,那个年少时期叛逆的孩子,仿佛就在不久前。在不知不觉中我明白了妈妈常说的那句“都是为你好”。
可我自己也清楚地知道,我的“长大”,来的晚了一些。离开工作了三年的县城学校,来到这所山区小学后,看着家长们为操劳农活而晒黑的皮肤和那刻着深深裂纹的双手,在与家长的一次次交谈中,我读懂了为人父母的责任与辛苦,我才真正开始长大。
我对学生时代印象最深刻的要数初中时期,我记忆中那位优雅美丽的英语老师,我至今还对她念念不忘,因为喜欢那位老师才有了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如今,身为一名教师,恰恰我也是一名英语老师,我自然懂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个道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有很多种开端,然而对大山里的孩子们来说,关怀与陪伴才是打开他们心门的钥匙,他们对温暖的渴望要远大于对知识获取的渴望,我知道,这与他们的成长环境离不开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