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 。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 。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魏延和杨仪争权被杀,不是他不受朝廷信任,不懂政治才是根本原因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在《三国志》中魏延和刘封、杨仪、李严、刘琰、廖立,彭羕放在一个传记中,一方面是七人地位相似,另一方面是因为七人在品格上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瑕疵 。所以魏延不投魏并不是他有多高尚,而是有些事情出乎了他的意料 。
文章插图
诸葛亮北伐时,魏延就是都亭侯、丞相司马、凉州刺史 。在北伐中魏延是诸葛亮倚重的大将,并在北伐中屡立战功,可以说魏延是蜀国后主时代武将第一人 。诸葛亮死后从军事角度来说,魏延接替诸葛亮北伐是最合适的人选,魏延自己也这么认为 。
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还者,但欲除杀仪等 。平日诸将素不同,冀时论必当以代亮 。本指如此 。不便背叛 。
不但他自己这么认为,当时很多人也是这么想的 。然而结果出乎了魏延的意料,诸葛亮临终前将军事指挥权交给了杨仪(其实也只不过是撤军的临时指挥,真正的接班人是蒋琬) 。
文章插图
亮深惜仪之才幹,凭魏延之骁勇,常恨二人之不平,不忍有所偏废也 。
本来杨仪和魏延就不和,诸葛亮这么安排,让魏延非常不爽,他想把兵权夺过来继续北伐,成就不世之功 。杨仪自然也不甘魏延欺负到自己头上,二人都想趁着这个机会除掉对方 。于是两人一面对抗,一面同时上奏朝廷,诬告对方谋反 。
【魏延为何被杀?政治嗅觉不够灵敏,对风险预估不足】朝廷大事向来是诸葛亮做主,两人的互相诬告让后主刘禅拿不定主意 。于是他讯问诸葛亮留给他的丞相候选人、董允和蒋琬(费祎到军前处理诸葛亮后事) 。
后主以问侍中董允、留府长史蒋琬,琬、允咸保仪疑延 。
董允和蒋琬作为诸葛亮的接班人能力不错,但还远远达不到诸葛亮的高度 。杨仪和魏延当年又是和他们同级别的存在,劝和?诸葛亮都做不到,更别说他们两位了 。
为了以后上台执政无人掣肘,两个人站队文人出身的杨仪,对魏延的举动表示怀疑 。(杨仪在蒋琬等人之下,又是文人,对蜀汉新领导班子构不成威胁 。事后,杨仪发现自己级别不如蒋琬等人,发了不少没有高度的牢骚,被人告发后,落了个罢官流放的下场 。)
魏延就这样被定性为了谋反 。这是魏延没有想到的,当何平代表朝廷的到魏延军前斥责魏延时,魏延军就这样解散了 。
魏延和关羽有些相似,都很体恤士卒,在士卒中也颇有威望 。但他们这些威望还不足以让士兵完全不顾及家眷 。当荆州陷落东吴招降时,关羽的军队溃散了 。同样的,魏延被定性为造反,为家人考虑,魏延的士兵也溃散了 。
魏延想不到朝廷对他会是这个态度(魏延应该想到他手握着兵权对刘禅也好、对接班的蒋琬也好,都是一个威胁),军队溃散想打杨仪已经不可能,魏延只能带着儿子逃去汉中(魏延经营汉中多年),先自保再图后计(未必是投魏国,以汉中为基础,可以逼迫杨仪交出兵权) 。
杨仪和魏延已经撕破了脸,自然不能放魏延再回到汉中威胁自己,于是派马岱领兵追杀了魏延父子 。
造成这样的结果,说直白点就是魏延政治嗅觉不够灵敏,对风险预估不足 。当他的存在对别人构成威胁的时候,有又不懂得低调自保,人家自然就不会手下留情了 。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
- 秦可卿的临终遗愿是什么?为何王熙凤完成不了?
- 刘邦的老婆那么多 项羽为何身边只有一个虞姬
- 冯皇后出轨,为何皇帝没有处置她呢?
- 吕雉将刘邦的儿子们赶尽杀绝,为何刘肥逃脱了?
- 建文帝的下落如何?为何历史上没有记载呢?
- 张郃这样一位著名的将领,为何却死于诸葛亮的伏兵?
- 秦可卿死了之后,贾珍为何会说我这长房内灭绝无人?
- 大唐百胜名将薛仁贵大非川为何被论钦陵所击败?
- 努尔哈赤长子褚英为何会被努尔哈赤下令处死?
- 崇祯为何拒绝李自成与明朝和议并攻打清朝的提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