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郃这样一位著名的将领,为何却死于诸葛亮的伏兵?( 三 )


因此,司马懿始终在诸葛亮的势力范围中活动,但是却不给诸葛亮决战的机会 。这样一来,诸葛亮进不可攻,退不能守,始终处于被动的局面 。为了摆脱这种局面,诸葛亮也使出了浑身解数,来和司马懿斗智斗勇,并且在卤城之战中获得了胜利 。不过,这一次胜利,使得司马懿巩固了在关陇军团的权威,也没有让局势得到根本性的改观 。最终,因为粮草运输困难,诸葛亮只得撤军 。
在诸葛亮撤军的时候,司马懿派张郃去追击诸葛亮,也是对自己的战术进行最后的实验 。他要从诸葛亮的撤退中,寻找诸葛亮的破绽 。但是让司马懿没有料到的是,张郃居然在追击中被诸葛亮的伏兵所杀 。

张郃这样一位著名的将领,为何却死于诸葛亮的伏兵?

文章插图
通过这次战役的交锋,司马懿虽然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包括张郃的战死,但是他收获颇丰 。司马懿彻底摸清了诸葛亮用兵的规律,为下一次抵御诸葛亮的北伐打下了基础 。在诸葛亮退兵时,大家都认为明年诸葛亮就会出兵 。但是司马懿判断说,诸葛亮对后勤十分重视,不经过三年的粮草积蓄,是不会出兵的 。事后,事实也证实了司马懿的判断 。
在诸葛亮第五次北伐的时候,他将第四次北伐的经验运用到了那里,想要毕其功于一役 。但是,司马懿也通过抵御诸葛亮的第四次北伐,和曹睿一起制订了防御的战略 。这个战略就是:“但坚壁拒守以挫其锋,彼进不得志,退无与战,久停则粮尽,掳掠无所获,则必走;走而追之,全胜之道也 。”
我们看这个战略方针,就能够明白司马懿在防御诸葛亮第四次北伐中的表现了 。这个战略方针,就是从那次战役的经验教训中提炼出来的 。司马懿在防御诸葛亮第五次北伐中,就是运用了这个战略方针,再也没有给诸葛亮留下决战的机会 。并且在蜀军退军的时候,小心谨慎,见到蜀军摆出反攻的架势,就马上撤退,以免重蹈张郃的覆辙 。
我们可以看到,张郃就是为了实践司马懿战略中的“走而追之”这一点,而中伏战死的 。因此,张郃的死纯粹是一个意外,他用生命为司马懿制订的战略画上了个完满的句号 。正是张郃的死换来的教训,才保证了司马懿在防御诸葛亮第五次北伐中的成功 。
结语:
张郃的死是曹魏的巨大损失 。作为曹魏关陇军团的核心将领,他的死亡等于将关陇军团的历史翻过了新的篇章 。张郃的死,使得司马懿获得了巨大的利益 。从此,司马懿刻意经营关陇军团,逐步使这支精锐军队听命与他 。在他和他的儿子创建晋朝时起了很大的作用 。这似乎显示了张郃之死的不正常 。
但是,张郃与司马懿的分歧,主要是在战略战术上,并没有涉及到其他方面 。张郃是抱着曹真时代的战略战术,他以此来向司马懿献言献策 。可是司马懿不采纳张郃的建议,是因为一切都发生了变化 。诸葛亮已经改变了自己的战略战术,司马懿也要为之发生改变 。
最终,经过诸葛亮第四次北伐的对抗,诸葛亮和司马懿都摸清了对方的底细,并把经验教训运用到诸葛亮的第五次北伐的对抗中去 。可以说,正是抵御诸葛亮第四次北伐的战斗,才保证了司马懿抵御诸葛亮第五次北伐的成功 。张郃之死,是为了考证对追击诸葛亮撤退军队的可行性付出的代价,完全是属于意外 。他的死,让司马懿得到了正确的战略方针 。而让司马懿得到顺利经营关陇军团的机会,则是另一种意外了 。
【张郃这样一位著名的将领,为何却死于诸葛亮的伏兵?】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