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陵之变发生后,曹爽为何改变不了结局?

曹爽是三国时期曹魏权臣 , 大司马曹真长子 。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 , 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
三国曹魏正始十年(公元249年) , 司马懿趁着曹爽携皇帝曹芳外出祭陵之时 , 悍然发动了“高平陵政变” , 一举清除了曹爽这个政治上的最大敌人 , 开始了司马氏独掌大权的高光时刻 。
一直有人认为 , 司马懿在“高平陵政变”时的获胜 , 赢得相当侥幸 。毕竟 , 此前的司马懿 , 被曹爽逼得都装病好几年 , 远离朝廷的政事、军事 , 朝廷里的一些重要位置 , 特别是洛阳城的兵权 , 都掌握在曹爽手中 。
但这场政变最大的亮点就是 , 突然爆发的司马懿 , 以几乎碾压之态 , 让此前权势滔天的曹爽 , 在应对司马懿的政治进攻时 , 完全没有章法 , 在政治及法理上 , 被压得死死地 。
曹爽的失败 , 其实是他自己作死 , 忽视司马懿 , 不是导致他失败的最关键因素 , 没能团结起应该团结的力量 , 才是他在政变时 , 只能缴械投降的主要原因 。
政治争斗不比战场拼杀 , 战场上的争锋 , 还有以少胜多的可能 , 但政治争夺的精髓无非是看谁的支持者更多 , 没有以少胜多的可能 , 在这一点上 , 曹爽远远不如司马懿 。
【高平陵之变发生后,曹爽为何改变不了结局?】“高平陵政变”发生时 , 从当时曹魏的最高决策层的态度上来看 , 大多数都是站在司马懿一边的 。
根据《三国志·曹爽传》中的记载 , 司马懿在劝说郭太后(魏明帝曹叡妻 , 魏少帝曹芳养母)下诏书时 , 和他一起在奏疏上联名的有太尉蒋济、尚书令司马孚:
太尉臣(蒋)济、尚书令臣(司马)孚等 , 皆以爽为有无君之心 , 兄弟不宜典兵宿卫 , 奏永宁宫 。皇太后令敕臣如奏施行 。

高平陵之变发生后,曹爽为何改变不了结局?

文章插图
当郭太后接受司马懿的上书 , 并发出太后诏书后 , 司马懿在安排儿子司马师、司马昭 , 及效忠司马氏的亲信接管洛阳兵权时 , 还有司徒高柔站在司马懿一边 , 《晋书·宣帝本纪》中记载:
于是假司徒高柔节 , 行大将军事 , 领爽营 , 谓柔曰:“君为周勃矣 。”
这其中涉及到的最高决策层人士 , 有皇太后郭氏、太尉蒋济、司徒高柔、尚书令司马孚 , 加上辅政大臣、太傅司马懿本人 。
法理上 , 军事机构的最高长官太尉 , 政事机构的最高长官尚书令 , 能代表皇族的郭太后 , 全站在司马懿一边 , 三公中 , 除司空王凌外 , 有两位支持司马懿 。
这样的牌面打出来 , 曹爽在政治上 , 完全没有办法抗衡 。
而这些支持司马懿发动政变的曹魏朝堂上的最高决策人中 , 有一些本是曹爽可以争取的政治盟友 。
尚书令司马孚不用说 , 他肯定是支持司马懿 , 司徒高柔(袁绍外甥高干的堂兄)曾担任过颍川太守 , 自然也亲近跟颍川势力关系密切的司马氏 。
但郭太后和太尉蒋济 , 并非司马氏的人 , 完全是曹爽自己作死 , 把他们推到司马懿那边去的 。
郭太后是皇族长辈 , 按照道理来说 , 应该是支持代表宗室的曹爽的 , 可曹爽曾经的一个行为 , 让郭太后开始敌视曹爽 , 《晋书·五行志》中有这么一段记载:
魏齐王正始六年(公元245年)二月丁卯 , 南安郡地震 。是时 , 曹爽专政 , 迁太后于永宁宫 , 太后与帝相泣而别 。连年地震 , 是其应也 。
曹爽当时为了更好地掌控住皇帝 , 强行把郭太后跟皇帝曹芳分开 , 赶到永宁宫居住 。
他的这个行为 , 不但把郭太后得罪了 , 连天下人都看不下去 , 所以史官把后来发生地震的原因都推到了曹爽身上 , 认为是曹爽欺负郭太后 , 使皇帝不能膝下尽孝 , 导致的上天惩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