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站在正史的角度来看,张飞不死能够改变夷陵之战吗?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 。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 。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若张飞不死,刘备能否打赢夷陵之战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在大多数人的看法中,刘备在夷陵之战中必败,因为陆逊是难得一遇的天才,除非诸葛亮跟着刘备出战,否则刘备必败!所以说,即便张飞在世,也是避免不了战败的结局,夷陵之战必败!这种看法是典型的站在三国演义的角度来看问题,没办法,三国演义中,把刘备描写得太菜了,他就只是一个哭哭啼啼的皇帝,军事能力似乎不咋的 。而演义中的张飞,更是一个莽撞的汉子,啥都不懂,只知道猛打猛冲,所以说,这两人搭配起来,没有诸葛亮这种谋士坐镇,确实是玩不过陆逊的!
但事实上,若是站在正史的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我们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答案!原因很简单,正史中的张飞并不是莽撞之人,他的军事能力不逊于任何一人;正史中的刘备,也并非哭哭啼啼的伪君子,人家对局势把控非常精准,手段非常高妙!总的说来,夷陵之战涉及的刘备、张飞、孙权、陆逊、曹丕等人,都是人精,他们远远没有演义中描述的那么简单!
接下来我们就来解释一下,为何说张飞不死,能够改变战局?

若是站在正史的角度来看,张飞不死能够改变夷陵之战吗?

文章插图
一、刘备和孙权的博弈目的并非干掉对方
公元219年,孙权偷袭荆州,击杀关羽,自此吴蜀两国开始结仇 。不过当时的蜀汉,刚刚打完汉中之战,国力疲敝,根本无法出兵进攻荆州,所以蜀汉只能认栽,直到公元221年七月,刘备才开始准备对东吴动手 。遗憾的是,就在大军出征前,张飞遭到属下的袭杀,于是张飞这个前锋大将只能换人 。不过即便如此,长期怒火挤压的蜀军将士,仍然表现出了非常强大的战斗力,将吴军打得节节败退 。
孙权见蜀军这么猛,立马启用陆逊,让陆逊带领众人抵抗蜀军 。陆逊见蜀军战斗力如此之强,知道不能硬碰硬,所以力排众议,选择退兵,直到夷道、猇亭一线,才开始停住步伐,修筑工事,抵挡蜀军 。面对坚守不出的吴军,蜀军多次挑衅、诱敌,想要将吴军主力引诱出来,但是吴军严格遵守陆逊的命令,坚决不出 。最终在公元222年六月,陆逊开始反攻,大败蜀军,最终蜀军战败,刘备撤退,夷陵之战结束 。
从整件事情的发展来看,正史中的记载和演义中似乎差距不大,不过从时间维度来看,其中却有很多值得深思的地方!
史书中说刘备是公元221年七月开始伐吴的,当时孙权想要求和,结果刘备不答应,于是本月份孙权立马向曹丕称臣了,开始准备和刘备动手了 。也正是在这一段时间,刘备手下表现得非常猛,将吴军打得节节败退,可令人疑惑的是,既然蜀军这么猛,为啥不一鼓作气的击溃吴军呢,反而是到了公元222年,蜀汉大军才开始往夷陵进兵?
若是站在正史的角度来看,张飞不死能够改变夷陵之战吗?

文章插图
《三国志》:二年春正月,先主军还秭归,将军吴班、陈式水军屯夷陵,夹江东西岸 。二月,先主自秭归率诸将进军,缘山截岭,於夷道猇亭猇 。
从“先主军还秭归”可以看到,当时的刘备根本不在前线,那么他在哪里呢?回成都过年了?既然是伐吴,而且蜀军表现那么猛,把吴军打得节节败退,为啥刘备不乘胜追击,快速破敌,反而是慢慢悠悠的的,打了大半年才到秭归?而且从秭归到夷陵后,为啥刘备又花了大半年去和陆逊对峙,而不是想办法去抄陆逊的后路呢?夷陵之战和当年的汉中之战前期何其相似?当年刘备被阻挡在阳平关,都知道转进定军山,突破夏侯渊的防线,为何在此时却要去和陆逊僵持半年呢?
这一切的不寻常,在本文看来,都是因为刘备没想过真打!刘备伐吴是真的,但刘备并不想彻底歼灭吴军,因为刘备胸怀天下,他知道自己和曹魏的差距,一旦把吴军打残了,那么曹军就会趁虚而入,下场摘果子 。所以说刘备才会在整场战事中表现得如此拖沓!本来认为,在战事之余,他一定是在和孙权沟通、谈判,让孙权和平地让出荆州,否则蜀汉大军南下,拖住吴军,等到曹军下场,那么孙权就完蛋了!
说白了,这就是刘备和孙权在博弈,刘备在赌孙权承受不了前线的压力,赌孙权害怕曹军下场摘桃子,而孙权在赌刘备无法真的歼灭吴军,因为吴蜀双方都没法单方面承受曹军的进攻,所以说,其实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吴军和蜀军都表现得非常克制!一旦蜀军这边在军事上取得重大胜利,歼灭了部分吴军,那么孙权那边肯定就会妥协,选择与刘备和谈,因为大家都知道,两个弱者再斗下去,曹丕这个强者就会把两人都吃掉!而张飞的存在,将会使吴、蜀两军的平衡被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