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郎才尽是假的?实为避开政治旋涡明哲保身

“江郎才尽”之说,众人皆知 。所谓“江郎”,指的正是作出《恨赋》、《别赋》的南朝著名文学家江淹 。
“江郎才尽”意指少时才华超人,老时文思渐退 。但还有一种说法是,江淹并未“才尽”,所谓“才尽”,只是避开政治旋涡、明哲保身之举 。
江淹梦笔
郭璞索笔,江郎才尽
梁代钟嵘的《诗品》中,记载了这样一个小故事 。
【江郎才尽是假的?实为避开政治旋涡明哲保身】有一天,江淹正在园中凉亭午睡,梦见一个叫郭璞的人对他说:“我有一支笔放在你这里很久了,是不是应该还给我了 。”他一摸怀中,果然有一支笔,拿出来一看,发现竟是支五彩笔,他就把这支笔还给了郭璞 。谁知一觉醒来,这位曾写出过不少磅礴诗文的大才子,竟然文思全无,再也写不出好文章了 。
而在唐人修撰的《南史·江淹传》里记载,江淹乘船停在禅灵寺附近的河边小憩,梦见一个自称张景阳的人,向他讨还一匹绸缎,他摸摸怀中,还真有数尺绸缎,就递给了张景阳 。之后,江淹的文章就不那么精彩了 。
诗词文赋
南朝辞赋大家,与鲍照并称“江、鲍”
清朝大儒金圣叹在《必读才子书》中曾用“以文邀幸”来评价江淹 。
纵观其一生,年少时,一篇奇文让他逃脱囹圄;《恨赋》、《别赋》为他在六朝文坛赢得一席之地;文赋显名、官运亨通,他历仕南朝宋、齐、梁三代,直至封侯而终 。
江淹是南朝济阳考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人,少时孤贫好学,6岁能诗,13岁亡父,18岁就已熟背“五经”,20多岁时成为建平王刘景素的幕僚 。
后来,广陵县令郭彦文因文获罪,江淹受到牵连,莫名其妙入狱 。狱中,他将哀叹诉诸笔端,一篇《诣建平王书》辞采激扬 。刘景素看后,为其文采感动,下令无罪开释,并荐为南徐州秀才 。由此,江淹声名远播 。
萧道成灭刘宋建立齐后,江淹为其撰写了大量军书表记,成为其最得意的文笔侍从,官拜中书侍郎,其文学才能得到当时士人的充分肯定 。
梁武帝萧衍代齐后,江淹官至金紫光禄大夫,封醴陵侯 。梁天监四年(505年),江淹去世,时年62岁,梁武帝为他素服举哀,谥曰宪伯 。
江淹一生诗词文赋著述百余篇,辞赋以清丽幽怨见长,与南朝辞赋大家鲍照并称“江、鲍” 。其《恨赋》、《别赋》与鲍照的《芜城赋》、《舞鹤赋》并列为南朝辞赋的佳作名篇 。
“江郎”何以“才尽”
醉心仕宦
清代姚鼐在《惜抱轩笔记》里说,江淹以诗赋扬名是在萧道成篡位之际,彼时其仕宦之途未盛 。后来萧氏建立齐朝,江淹官运亨通,缺乏创作冲动和灵感,且公务繁忙,无暇顾及创作 。
也有近代学者认为,新的工作岗位使得江淹的兴趣集中在史书的撰写与诏册的制作上,写不出过去文赋的味道,原有的创作风格,也与当时文坛讲究声律、竞写艳情的“永明体”格格不入,干脆撂笔不写 。
明哲保身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曹旭在《诗品集注》中推测,江淹晚年侍奉梁武帝,不敢以文才凌驾于帝王之上,便借一个梦宣布自己“才尽”,避开政治旋涡,保全自身 。
另一方面,江淹任御史中丞时,以为官清正、不避权贵著称 。罢笔,也有明哲保身之考量 。
并未才尽
罢笔之后的江淹虽不再吟诗作赋,但其一张一弛的政治智慧还是让时人敬佩不已 。
齐东昏侯永元年间,崔慧景拥兵造反,围困京城,士族官僚纷纷投身于叛军门下,只有江淹称病不往,最终崔慧景战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