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保温瓶长啥样?宋朝双层碗可保温食物

“明永乐青花热水瓶”因出现在央视《寻宝——走进晋江》节目中而大出风头 。这个热水瓶是现代热水瓶造型,把手、盖子皆有,所不同的只是材质为青花瓷 。不少专家称这个热水瓶造假,明代永乐年间根本不可能有这种器型,网友们也打趣说这个热水瓶是“穿越”回去的 。不过,这个热热水瓶”的出现,也让我们感到好奇:没有热水瓶,古人想喝热水非得现烧现喝吗?为了给水保温,古人想出了什么好办法?热水瓶到底是在哪个时代出现的?
1912年,热水瓶漂洋过海到中国
我们不妨先来了解一下大家都熟悉的热水瓶 。
热水瓶也叫保温瓶 。它的外壳有各种颜色、各种材质的,但起保温作用的实际上是内胆 。内胆的材质是玻璃,你知道吗?这个胆是双层的,隔层中的空气被抽掉了,在真空的隔层里又涂了一层银或反射涂料 。
“热水瓶在西方出现的时间比较晚,在中国出现的时间差不多是清朝晚期 。”江苏省古陶瓷研究会副会长周道祥说 。查阅资料不难发现,热水瓶最早是由英格兰科学家杜瓦于1892年发明的 。热水变冷通过热对流、热传导和热辐射三种方式 。热水瓶胆就是通过解决上面三个问题而制成的 。瓶口用软木塞阻止热与冷空气的对流;双层瓶胆之间的空隙抽成真空,解决了热的传导;在瓶胆上涂一层薄薄的银,使它成为反射光线和反射热的一面镜子,从而利用银层把热辐射挡回去 。这样,热就不会散失,起到了保温的作用 。
而热水瓶传到中国要晚20年左右 。据资料记载,1912年德国保温瓶输入中国 。到1926年,上海创办了首家热水瓶厂 。此后,天津、重庆等地也相继创建保温瓶制造厂 。
“民国时期,热水瓶大多是竹壳子,很多年长的人还都见过这种老式的水瓶,也有铁壳子的,但数量不多,因为当时中国的制造技术尚未达到这个水平,所以铁壳子大多是从国外进口的 。”周道祥表示 。
提及那个明朝青花热水瓶,周道祥表示不可能,别的不提,单说材质,“陶瓷表面易碎,用它装水,一旦打破,对人身体的伤害将是非常大的,不实用啊 。
明朝有“瓷胆”水瓶?
技术上可以有!缺点是不保温
其实,对于那个明永乐青花热水瓶,也有专家发表了不同意见 。鉴定专家宁玉新就表示,在永乐年间,将热水瓶双层玻璃的原理应用到瓷器上完全没有技术问题 。元代和明代有很多双层杯,隔层的作用跟现在的热水瓶原理是一样的 。热水瓶的胆真的可以用瓷器来做吗?
采访人员请教了江西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曹建文 。“从技术上来说,这是可以实现的 。”曹建文表示,制作过程简单说来就是将内外两层模印弄好后,再将它们套在一起,进行连接 。清朝乾隆年间的转心瓶就是运用的这个原理 。转心瓶不止一层,在一个镂孔瓶内,套装一个可以转动的内瓶,上面绘着各种纹样 。转动内瓶时,通过外瓶的镂孔,可以看见不同的画面,犹如走马灯 。不过,根据烧窑的要求,两层瓷之间并非真空,而是留有空隙 。这样实际上就违背了热水瓶的原理,热量是会流失的 。所以双层的瓷器能做出来,但并不是保温的器具 。
曹建文还表示,景德镇是明清时期皇家御窑所在地 。“但景德镇目前发现的窑址,不管是官窑还是民窑,都没有出土过热水瓶这种器物的残片 。”因此,曹建文对那个明永乐青花热水瓶也是持怀疑态度的 。
专家们纷纷否定了青花热水瓶,看来在古代想喝点热水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好在聪明的古人找出了许多替代品,不仅环保还赏心悦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