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唐太宗立储的关键因素:国舅长孙无忌的支持( 二 )



唐太宗在几位重臣面前流露悲伤,又拿刀自向,感觉有一点表演的成份,目的是逼他们顺从自己的意志,其中最主要的是长孙无忌 。唐太宗面临重大决策的时候,常常表现出性格中犹豫、迟疑的一面 。好在他的身边集合了一群精英之材,总能帮助他做出相对正确的选择,这一次也不例外 。
到此,唐太宗终于下定决心,立晋王李治为皇太子,李承乾谋反的案件也可以结案了 。四月,皇太子李承乾被废为庶人,发往黔州安置 。汉王李元昌被赐死,兵部尚书侯君集、驸马都尉杜荷等人被处死 。
侯君集到底是一条汉子,临刑之前对监刑的官员说:“我稀里糊涂,沦落到如此地步 。其实我怎么会造反呢?当年我也做过将军,为国立过大功,请求皇上给我留一个儿子,让我长享祭祀 。”
唐太宗听说之后,留下侯君集的妻子和一个儿子,流放到岭南,其余的家人处死,家财抄没入官 。
废掉李承乾的第二天,晋王李治被立为皇太子,长孙无忌为太子太师、同中书门下三品 。李承乾身边的许多官吏都受到处罚,于志宁却是例外,唐太宗不但没有惩罚他,又让他到李治身边,依然担任太子左庶子 。
那以后,唐太宗对皇太子李治不太满意,又想改立李恪 。李恪在兄弟当中排行第三,被封为吴王,兼任安州都督,唐太宗的二儿子李宽死得很早,李恪的地位就比较特殊 。李承乾被废掉,这种特殊性更加明显 。
李恪的生母是杨妃,是隋炀帝的女儿,给李世民生下李恪和李愔两个儿子 。李恪虽然是庶子,但血统高贵,在大臣与百姓中间名望很高 。当初唐太宗早早让李恪到自己的王国去上任,对大臣们说:“我也不舍得让李恪离开,希望能经常见到他 。可我更希望他们这些庶子都能变得成熟一些,可以独挡一面,将来我死了,他们既能保全自己,又能做国家的籓屏 。”
唐太宗的一番话,显出他对庶子们的慈爱 。李恪临行之前,唐太宗又赐书给他,说:“你现在就要离开我,我不送你珍宝,只送你良言,你要体会我的苦心 。”唐太宗要求李恪“以义制事,以礼制心 。外之为君臣,内之为父子 。”
李恪擅长骑射之术,文武双全,各方面很像自己的父亲 。唐太宗打算改立李恪,长孙无忌坚决不同意 。唐太宗问:“你是不是嫌李恪不是你的亲外甥?这个孩子果敢英武,处处都像我,将来一样会保护你的 。”
长孙无忌说:“李治性格仁厚,是守成的君主 。凡事最怕举棋不定,皇储大事,尤其忌讳反复 。”
唐太宗明白,长孙无忌代表的外戚集团势力强大,只好放弃李恪 。长孙无忌从此对李恪充满敌意 。唐高宗李治即位之后,在处理房遗爱谋反案的时候,长孙无忌趁机把李恪归入案中,判他死罪,以绝后患 。
李恪冤屈,也明白自己是被谁陷害的,临刑之前高喊:“天地有灵,将来一定族灭长孙无忌家族!”
皇权斗争中的失败者,性命往往比平民更脆弱 。贞观十九年,庶人李承乾死在黔州 。
另一个失败者李泰,先是被夺去相州都督、左武侯大将军等职务,改封为顺阳王,关押在将作监,以后又被责令离开长安,迁居均州的郧乡县,政治生命到此结束 。
【决定唐太宗立储的关键因素:国舅长孙无忌的支持】 唐太宗一直念念不忘这个胖儿子,曾经拿着李泰的奏章对身边的大臣说:“我喜欢李泰的文才,我时时惦记着这个儿子 。可是,为了李氏江山的稳固,只能这样处置他,让他们兄弟们相安无事 。”
一番话,尽显一个老父亲的无奈 。唐太宗要让后代避免李承乾、李泰这样的问题,写下一份诏书,给后代子孙立下一个规矩:“从今以后,如果皇太子行为不端,其它的皇子企图取而代之,两人都要被废为庶人 。传之子孙,以为永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