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皇室如何打造正统形象?自称天子配龙饰

由北族化羌系民族党项人创建的西夏王朝兼具内亚性和中国性,但王朝本身没有辽阔的后方根据地,且王朝的前身源于唐朝的边疆藩镇,因此西夏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北族王朝 。西夏前期与北宋、辽对峙,中后期与金、南宋鼎立,在辽、金都致力于塑造本朝的正统性时,西夏皇室具有怎样的正统观呢?
元昊称帝:作为黄帝后裔的北魏拓跋氏
元昊于公元1038年称帝后,极力向宋廷宣称自己为北魏拓跋氏之后,他在上北宋的表文中谈到:“臣祖宗本后魏帝赫连之旧国,拓跋之遗业也 。”亦云表文声称:“臣祖宗本出帝胄,当东晋之末运,创后魏之初基 。”宋人甚至记载元昊改姓元,《归田录》云“是岁赵元昊以河西叛,改姓元氏,朝廷恶之,遽改元曰康定,而不复加于尊号 。”
元昊的这项政治宣言,旨在通过北魏拓跋氏之后的尊贵身份来强调自己建立西夏国家的合法性 。由于《魏书·序记》称北魏拓跋氏为黄帝之裔,元昊通过坚持以北魏拓跋氏为祖得以成为黄帝之裔,作为黄帝之裔的西夏皇室逐渐认为西夏的国家文明高于周边各族 。
西夏六号陵西碑亭出土汉文残碑记有“梯航四 ”,七号陵东碑亭出土汉文残碑记有“大破之虏”、“并吞八荒”、“三年西戎”、“戎夷匪(茹)”、“北塞鞑靼 变俗用夏”、“西戎满” 。西夏番文史诗《夏圣根赞歌》云:“四方夷部遣贺使,一中圣处求盟约 。”这些虏、戎、夷正是西夏周边文化低于西夏番族的游牧民族 。
在西夏番文字典《文海》中,西夏番人解释“汉”为“蛮”、“吐蕃”为“戎羌”、“九姓回鹘”、“契丹”为“夷” 。从“北塞鞑靼,变俗用夏”可知西夏皇室正是要以本国的番族文化来改造处于蒙昧状态的鞑靼,西夏的番族文化因而披上了“华夏”的外衣 。此时在西夏皇室的眼中,世界上具有文明的民族仅有吐蕃、西夏番人、宋朝汉人,女真金人因为在进攻宋朝时毁灭华夏文化,被夏仁宗仁孝斥为“丑虏” 。
天子vs可汗:正统名号之争
西夏皇帝自元昊起皆自称为天子 。《续资治通鉴长编》记元昊正式称帝前“自称兀卒已数年 。兀卒者,华言青天子也,谓中国为黄天子 。元昊既杀山遇,遂谋僣号 。”史金波先生指出“ 兀卒 二字,考其音、义,的确应是后来创制的西夏文中的 皇帝 二字 。”“第一字除有 皇 意外,尚有 天 、 乾 、 霄 之意,与这个字字音相同,文字构造有密切关系的另一个西夏字又作 青 字解 。因此,这两个字译为 青帝 、 天子 也有一定道理 。”
西夏韵书《同音》释“帝”为“兀族,皇帝、天子” 。此外,在西夏帝陵残碑中也多次出现“天子”,如神宗遵项陵东碑亭西夏文大字残碑记有“天子”,西夏六号陵东碑亭西夏文残碑记有“天子”,西夏三号陵西碑亭西夏文残碑也记有“天子” 。
元昊称帝后,北宋朝野予以强烈谴责 。范仲淹在延州致信与元昊,要求元昊停止使用皇帝名号,改用内亚世界的可汗名号 。由于北宋一直视西夏为本朝藩镇,因此元昊称帝是宋廷所绝对不能容忍的 。元昊虽然声称近代有契丹称帝故事,自己援引此例称帝,但仍然被范仲淹驳斥 。
西夏与北宋爆发战争后,北宋在三川口之战、好水川之战、定川寨之战接连惨败,宋廷不得不默许元昊称帝,但仍然希望元昊能够改用可汗名号 。宋仁宗曾密诏庞籍招抚元昊,《续资治通鉴长编》云:“于是密诏籍招纳元昊:元昊苟称臣,虽仍其僣号亦无害;若改称单于、可汗,则固大善 。”
定川寨之战后,宋夏双方开始进行议和 。元昊致北宋的外交文书自称“男邦泥定国兀卒曩霄上书父大宋皇帝” 。其中“邦泥定国”即西夏番人对本国的自称“白高国”的音译,“兀卒”在西夏番语文中乃皇帝之意,因此“男邦泥定国兀卒曩霄上书父大宋皇帝”实际上就是“男白高国皇帝曩霄上书父大宋皇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