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中国历史上到底有没有所谓的四大名砚?

砚台既是实用之器 , 又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 值得进行深入研究 。不论是收藏界、鉴赏界、砚雕界 , 还是学术界 , 都盛行“四大名砚”之说 。如著名砚雕家、砚史学者刘演良称:“自唐以来 , 我国出现了端、歙、洮、红丝四大名砚 。以后 , 澄泥代替了红丝……”(《名砚的鉴别和欣赏》 , 文物出版社2008年版 , 第1页) 。又如台湾历史学者嵇若昕认为:“宋代是雕砚工艺史上的辉煌时代 , 此时端、歙、红丝、洮河四种石砚为当时四大名砚 , 后因红丝石停采不出 , 遂把陶质的澄泥砚补入 , 仍为宋代四大名砚”(《双溪文物随笔》 , 台北故宫博物院2011年版 , 第94页) 。更有甚者 , 为了论述所谓的“四大名砚”在历史上早有成说 , 而误读史料 , 如安庆丰说:“我国‘四大名砚’之说究竟又起源于何时?目前公认的看法是出自北宋苏易简的《砚谱》 , 其曰:‘砚有四十余品 , 以青州红丝石为第一 , 端州斧柯山石为第二 , 歙州龙尾石为第三 , 甘肃洮河石为第四’ 。”(《中国名砚·洮砚》 , 湖南美术出版社2010年版 , 第7~8页)事实上 , 苏易简《砚谱》根本就没有“甘肃洮河石为第四”之语 。
综合各家所论 , 其说“四大名砚”在历史上的形成 , 有唐代说、宋代说、明代说三种 。其说“四大名砚”的砚种和排列顺序大致有红丝砚、端砚、歙砚、澄泥砚和端砚、歙砚、洮河砚、澄泥砚二种 。其说红丝砚在宋代以后退出“四大名砚”后 , 则又有洮河砚补入说和澄泥砚补入说二种 。
也有对“四大名砚”说渊源存疑 , 但仍承认有“四大名砚”者 , 如傅绍祥《中国名砚·红丝砚》称:“实际上 , ‘四大名砚’之说 , 其渊源难以考证 。……笔者贸然推断 , 可能是唐人因对当朝前后相继出现的歙砚、端砚、红丝砚、洮河砚喜爱而自然而然成习惯之说 , 遂流传于后世” 。吴笠谷《名砚辨》称:“‘四大名砚’称法的始作俑者 , 一时难考” , 但又认为“客观而论 , ‘四大名砚’之因缘际会不同 , 影响各有消长 , 但皆属砚史上公认的著名砚种 , 排名前四也属实至名归” 。
当然 , 也有不谈所谓“四大名砚” , 比较客观地叙说砚史者 , 如民国年间赵汝珍所撰《古董辨疑·古砚辨》称:“书史所载之砚石 , 不下百余种……惟砚之可贵 , 除本体外 , 尚有因作工之佳者 , 刻面之妙者 , 或名人所遗者 , 或掌故所关者 , 原因甚多” 。又如广陵书社为再版《阅微草堂砚谱》《归云楼砚谱》等写的出版说明称:“隋唐以后 , 由于造墨技术的发展 , 对砚质要求高 , 相继发现名砚石 , 并有了端砚、歙砚、红丝砚、洮河石砚、澄泥砚等名砚” 。
从总体上看 , “四大名砚”的说法 , 似乎在历史上已经形成 , 但事实上 , 历史上根本就没有“四大名砚”之说 。各种所谓的“四大名砚”说法纯属子虚乌有 。检索历史文献 , 我们发现 , 历史上对各种砚台或名砚的排序与品评大致有如下几种情况 。
第一 , 相关砚史、砚谱从总体上对砚台进行论说 , 在论述中有先后的排序 , 但并非名砚的排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