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为什么要杀杨贵妃 安史之乱的发动者是哪两个人

安史之乱是唐玄宗末年至唐太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唐朝将领安禄山、史思明发动的战争 。在历史学家眼中 ,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内战造成唐朝人口大量流失 , 国力急剧下降 。宝应二年(763年)春 , 田献投降 , 并派史朝义母子投奔唐军 , 史朝义率五千骑至范阳 , 史朝义部下李怀贤献范阳投降 。石朝义无奈在林中自缢 , 其余义军投降 , 结束了历时七年两个月的安史之乱 。

安史之乱为什么要杀杨贵妃 安史之乱的发动者是哪两个人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说到平定安史之乱的唐朝名将 , 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郭子仪 。安史之乱后 , 郭子仪拜了我们时代的朔方 , 领兵勤政 , 收复两河(河北、河东) , 拜了兵部尚书 , 与之讲和 。此后 , 郭子仪转战北方 , 在消灭安史之乱中立下汗马功劳 。然而 , 另一位平定安史之乱的将军李光弼却没有像郭子仪一样受到欢迎 。对于李光弼来说 , 平定安史之乱的战功完全可以与郭子仪相提并论 。
一个
首先 ,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 , 爆发安史之乱 。守孝年间 , 被朝廷激活 , 魏、可汗安倍、副大渡湖、灵武郡太守、于成被任命为朔方节度使副使 , 率朔方大军东讨安禄山 。至德二年(757) , 郭子仪辅佐广平王李俶收复两京 , 迁至司徒 , 并册封护国公 。甘源二年(759年)五月 , 郭子仪为襄州之败承担责任 , 擅离职守 , 游手好闲 。宝应元年(762) , 郭子仪平定了江中兵变 , 册封郭子仪 。

在平定安史之乱的战争中 , 郭子仪指挥或参与了攻克河北诸郡之战、收复两京之战、邺城之战等重大战役 。基于此 , 史书称他为“重建皇族 , 孝敬老一辈” , “做二十年保安人” 。当然 , 郭子仪的贡献已经体现在许多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中 。相应地 , 与郭子仪齐名的李光弼却没有得到同样的名声 。下面 , 笔者将重点介绍唐朝名将李光弼 。

李光弼(708-764年八月十五日) , 颍州柳城(今辽宁朝阳)人 。李光弼生于“柳城李氏” , 初任亲政府左郎将军 , 攻打蓟县 。天宝十五年(756年) , 郭子仪推荐他为河东节度使 , 东出井陉 , 协助平定安史之乱 。后来 , 李光弼和郭子仪率领唐军在嘉善(今河北曲阳东)与叛军决战 。他们击破叛军 , 斩首四万人 , 俘虏千余人 , 马匹五千匹 。

嘉善之战后 , 李光弼想夺取叛军的老巢范阳县 。对此 , 在我看来 ,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 , 李光弼完全有机会在安史之乱初期给安史之乱的叛军致命一击 。然而非常可惜的是 , 就在李光弼大获全胜的时候 , 潼关失陷 , 长安失陷 , 唐皇李隆基逃往蜀国 , 令人震惊 。在此背景下 , 李光弼直捣黄龙的计划自然告一段落 。七月(756) , 在灵武(今宁夏灵武)即位的唐肃宗 , 派使者将郭子仪、李光弼追到灵武 。

此后 , 李光弼和郭子仪一样 , 开始接受唐肃宗·恒力的命令 。至德二年(757年)正月 , 史思明、蔡喜德等叛军发兵十万攻太原 , 企图占领太原后 , 从北道夺取灵武 。所以太原之战的走向直接关系到唐朝廷的安危 。结果趁着叛军内斗 , 李光弼主动出击 , 杀了七万叛军 。在许多历史学家看来 , 太原之战是唐朝平息安史之乱的第一次重大胜利和重要转折点 , 也是中国古代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典型战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