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学宴在古代已盛行:竟然还有文科武科之分

老王的儿子考上了北京一所重点大学 , 在微信里邀请我去吃升学宴 。老王说 , 古人也要办升学宴 , 我咋不办呢 , 难道我还赶不上古人?
【升学宴在古代已盛行:竟然还有文科武科之分】原来 , 升学宴在古代已盛行 , 还有“文科”和“武科”之分 。
文科中榜后 , 要举行“鹿鸣宴”的专场宴会 。鹿鸣宴的最初 , 只是农闲季节乡人相聚宴饮的一种民间活动 。到了唐代 , 鹿鸣宴华丽转身 , 成为那个朝代的升学宴 。据《新唐书·选举志》记载 , “鹿鸣宴”是唐代地方官员为本地新科举人举办的一种宴请 , 时间一般安排在发榜次日 。“鹿鸣宴”因宴会上演奏《诗经》中的《鹿鸣》篇助兴而得名 , 是在周代“乡饮酒礼”基础上演变而来的聚会形式 。饮宴之中必须先奏响《鹿鸣》之曲 , 随后朗读《鹿鸣》之歌以活跃气氛 , 显示某公才华横溢 。这种以鹿为喻 , 展示君子旷达之风的胸怀 , 是要中榜的寒窗学子 , 心怀感恩 。到了宋代 , “鹿鸣宴”依然经久不衰 , 到后来 , 菜肴中居然真的出现了鹿肉 , 成了名副其实的“鹿鸣宴” , 据传一直盛行到了清末 。鹿一旦成了盘中餐 , 似乎就有点过分了 。我想 , 如果我生活在那个年代 , 出席这样的鹿宴时 , 哪怕有苏东坡他们在场 , 我也一定会大声疾呼:别吃了 , 别吃了 , 听听鹿的哀鸣吧!
“文科”中 , 还有“琼林宴”是为新科进士举行的宴会 , 起于宋代 。“琼林”原为宋代名苑 , 在汴京(今河南开封)城西 , 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以前 , 在琼林苑宴新及第的进士 , 因此 , 相沿通称为“琼林宴” 。后来一度改为闻喜宴 , 元、明、清称“恩荣宴” 。
再说说“鹰扬宴” , 它是武科考乡试发榜后而设的宴会 。何谓“鹰扬” , 乃是威武如鹰飞扬之意 , 取自《诗经》“维师尚父 , 时维鹰扬”之句 。鹰扬既是对新科武举人的勉励 , 又是考官们的自诩 。清制 , 武乡试发榜后 , 考官和考中武举者要共同参宴庆贺 , 其宴就叫“鹰扬宴” 。此外 , 武科还有“会武宴” 。在清吴荣光《吾学录·贡举》中这样记载:“《通礼》武殿试传胪后 , 燕(宴)有事各官暨诸进士于兵部 , 曰会武燕(宴) 。”武科殿试不同于武科乡试 , 故会武宴的规模比鹰扬宴要气派得多 , 排场浩大 , 群英聚会 , 盛况空前 。
还有一个显得悲催的人 , 他就是范进 , 中了举人以后 , 欣喜若狂 , 却因为一口痰堵住了喉咙 , 变得神智不清 , 疯疯傻傻 , 家人正准备杀猪庆贺时 , 却遇到了这样一个“癫子” , 升学宴就只有临时取消了 。还是低调一点吧 , 免得乡人看笑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