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文和友简介 文和友是什么

【长沙文和友简介 文和友是什么】

长沙文和友简介 文和友是什么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 Gravel商业评论,作者|迭戈
深圳文和优开业,排队达到4万多,堵了一整条街 。在如今的餐饮行业,这样的盛况已经很多年没有过了 。
在此之前,温鹤友的名字在长沙已经流行多年,但在长沙之外知道的人并不多 。长沙的文和友是一个类似主题公园的美食城 。虽然本质上还是餐饮一条街,但因为再现了80年代老长沙的街景,所以造就了自己独特的竞争力 。开业三年,每天接待顾客两万人,平均排队时间超过三小时,成为长沙新地标 。
文和友做对了什么,从10年前的一个大排档到能顶50海底捞收入的店?这样的“权利”可以复制吗?真的有可能像它所宣称的那样成为一家类似迪士尼的企业吗?
文和友从大排档到文化店的故事,源于10年前的长沙坡子街 。这是一条千年老街 。自古以来就有很多商家,现在是长沙年轻人必去的小吃和潮流一条街 。
文和优的创始人文彬在这里开了第一个路边摊,主要卖炸排骨 。从一开始,他就展示了他的品牌意识 。初始资金5000元,招牌花了1000元 。文和友的“尖排骨”逐渐成为爆款小吃,排队的人越来越多 。
顺着“老长沙”的藤,文彬很快了解了当地人对小吃的口味 。沿着爆款攻略,炸臭豆腐、大香肠、小龙虾相继推出 。从小龙虾开始,“文和友”这个名字逐渐出名,走上了餐饮矩阵的道路 。2018年的数据显示,1400平米的龙虾馆年销售额可过亿元 。
纵观文和友的餐饮内容,都只是长沙的街头小吃,但从利润上来说,小吃其实是餐饮中最赚钱的一类,很多餐饮品牌以前都是大排档 。
小吃的起源决定了餐饮是“文和有”的基因 。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创始人成功建立的第一个实体往往决定了企业未来的发展模式和路径 。
不同于一般的大排档老板,文彬更是先行一步,将“市场文化”的营销噱头嫁接到小吃上,为品牌增添了文化价值 。“街头文化”的点挺准,既符合小吃的烟火味,又迎合了消费者的生活情怀 。
卖小龙虾,文彬说:“我不卖小龙虾,我卖文化 。”他认为“好吃”是一种情感,不仅仅是因为味道,更是因为五官动了心形成了一种情感 。“只有一种感觉是有保证的,而且那种感觉不是唯一能带来情绪的 。”
《超级文友》的创作一直遵循“五感”的理念 。不是食物,而是气氛 。
2018年,超级文和优诞生于长沙海信广场,被誉为餐饮界的“全新物种” 。共七层,占地两万多平方米,把老长沙80年代的街景全部搬了出来 。
80后、90后童年记忆里的溜冰场、养猪场、录像厅、洗脚城都被一一还原,斑驳的墙面,阳台外挂着的真丝碎花衫,双喜搪瓷坛子…许多旧物品是从民间收集来的 。强烈的时代感打击了消费者的怀旧情结 。
在超级文和友的三楼,一条由20家长沙本地小吃店组成的小吃街被命名为“永远街”,与长沙最古老的一条街同名 。顾客甚至可以在小龙虾养殖池体验小龙虾捕捞;温和友还建立了一个美术馆,每年举办四到六次当地文化展览…
各种业务布局似乎都表明了温鹤友进军文化产业的决心 。但是,它做的真的是文化吗?
02 卖食物还是卖文化?——或许都不是
文和友扮演的“超级文和友”其实是一个“二房东”,他把商场的重要位置转租给糖炒栗子、冬瓜茶、洗脚城等批发商 。在选址上,文和优的逻辑依然是尽可能靠近热门商圈,但不是靠近超高成本的中心,而是成为中心本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