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帝两个儿子争皇位如何耍心机的

在道光皇帝之后皇子角逐皇位的时候 , 从年龄上讲 , 有三个人是合适的 , 老四 , 老五 , 老六 。老五过继给了道光皇帝的兄弟 , 于是当时只有老四和老六_即咸丰皇帝奕詝和恭亲王奕訢 。他们没有像雍正皇帝那样在继承之前兄弟间就互相残杀 , 拉帮结派 , 而是明争暗斗 。而且 , 这两个人在表现自己的同时 , 背后都有高人指点 。
背后的军师是谁?
讲到清代皇子的时候 , 可能要多说一句 , 清代皇帝都很勤学 , 对皇子教育也很严 , 没有像商纣王这样的暴君 , 也没有像明代皇帝那样荒诞朝政 , 都很勤政 , 这和他们的教育是有关系的 。
【道光帝两个儿子争皇位如何耍心机的】皇子们到六岁时候都要学习 , 皇子的老师有教武也有教文的 , 教满文的也有教汉文的 。对于老四和老六 , 他们两个受汉文老师影响较大 。奕詝的老师叫做杜受田 。奕訢的老师叫做卓秉恬 。这两个老师算不上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 不懂阴阳八卦、奇门遁甲 , 也不像诸葛亮是经天纬地之才 , 但在当时都算是饱学之士 。
这两个人在当时叫做翰林 , 等于是最高学历 , 做皇子老师 , 学问其实很大 。他们是出了很大力气的 。奕詝和奕訢在老师指导下 , 他们去做了 , 最后又是什么样的结果 , 我们还是靠这些历史知识知道了 。
循规蹈矩和剑走偏锋
两位皇位候选人他们都有自己的竞争方法 , 那么谁用的剑走偏锋 , 谁用的是循规蹈矩的方法?
下面我来说说几个具体的故事 , 在1846年的时候 , 道光皇帝带着他的皇子们去南苑打猎 , 说到打猎很多人就想到 , 这是皇帝不处理朝政、不务正业的表现 , 实际上这种认识是有偏见的 。清朝是马上得天下 , 以武力得天下 。带皇子打猎 , 是为了加强皇子的武功 。
道光皇帝带皇子去南苑打猎 , 按照清政府的规定 , 皇子读书的时候要外出 , 是必须要向老师请假 , 现代化话说就是尊师重道 , 奕詝和奕訢要分别向他们的汉文老师请假 。
这两个老师 , 有的人比较高明 , 有的人就比较迟钝 。奕詝的老师 , 即咸丰皇帝的老师 , 就告诉他要怎么做 。
道光带着皇子们去南苑打猎的时候 , 很多皇子是想很好的表现自己 。作为我们一般人到这时候 , 会去怎么做 , 我们会想 , 作为皇子 , 我们的父王带我们去打猎 , 我们一定要在打猎时候表现自己的英勇、骑术和箭法的精准 。这就是循规蹈矩的表现 。
来看看奕詝是怎么做的 。奕詝带着他的随从来到猎场后 , 不放一枪不射一箭 , 没有打一只猎物 。打猎结束后 , 奕訢打的最多 , 非常高兴 , 充分表现了自己 。道光皇帝也很高兴 , 奕詝却一无所获 , 道光就问他怎么一无所获 , 奕詝说了这么段话 , 他说现在正是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时候 , 也是很多飞禽走兽繁衍生息的时候 , 我实在是不忍心去射杀它 。我也不愿意在这些小问题上和兄弟们争高低 。
听完这些话 , 道光皇帝心里就有了想法了 。而道光皇帝 , 从本质来说其实非常喜欢老六奕訢 。恭亲王奕訢非常聪明 , 能说会道 , 但是道光皇帝也要考虑到老四奕詝的问题 。老四老六就是皇长子和皇次子的关系 , 老五过继给了道光皇帝的兄弟了 。道光皇帝在考虑立谁为皇太子的问题上 , 还要考虑立嫡立长的问题 , 就是立皇后儿子还是立妃子的儿子 。道光为这个问题可以说是长期犹豫不决 , 他想 , 得好好考察考察我这两个儿子 , 哪个人更适合做以后的清朝皇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