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什么意思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什么意思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的意思是: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
本句赏析:
两个相爱的人相见那么困难,在短短的相见后又离开时多么痛苦的事情啊!在这东风将尽的季节里,百花枯萎,似乎也是在为两人的不幸的爱情故事而悲伤 。两个"难"字,第一个指相会困难,第二个是痛苦难堪的意思 。因为"相见时难"所以"别亦难",展现了诗人的痛苦与悲伤 。诗人在一句之中两次使用"难"字,第二个"难"字的出现,造成了诗句的绵连纤曲之势,使相见无期的离别之痛因表达方式的低回婉转而显得分外的深沉和缠绵 。第二句是环节的描写,用东风萧瑟,百花凋零来展现心中的痛苦与悲哀 。
出处:《无题》【唐】 李商隐
原文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
译文
我们见面的机会非常的难得,分别时也难舍难分,而且现在又是东风季节即将结束的时候,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完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我心爱的人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心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 。我晚上长吟不寐,感到寒冷袭人 。爱人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但是却无法相见,只希望有青鸟提前为我去探望我的爱人,来往传递消息 。
全文赏析
诗中的爱情故事:
李商隐在唐大和元年,也就是公元827年,也就是在他十六七岁的时候,来到河南济源的玉阳山,学仙求道,当时李商隐学仙求道在玉阳东峰 。某一个春日的黄昏,李商隐策马于玉阳山路中独自前行,遇见一个年轻貌美的女道士,坐于七香车内(七香车,用多种香木制作的车,最早现于商周时期,传说中的西岐三宝之一,是 。一种法宝般的交通工具,它能逢凶化吉 。) 。两人四目相对,年轻貌美的女道士突然对马上的李商隐嫣然一笑,于是一段感情、一段美丽的初恋情感就此展开 。
我的感受
有人说这是诗是一首表达政治的诗,但是我认为,这首诗只是一首表达爱情思恋的诗 。当时的李商隐才十六七岁,以他阅历来说,根本是写不出像我们现在所理解的含义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那她为什么又写出来了呢?只要一个原因,那就是爱情 。就类似于一些学生,写作文写不出来,些情书写得头头是道 。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什么意思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的意思是:相见很难,离别更难,何况在这东风无力、百花凋谢的暮春时节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无题》 。
《无题》
李商隐〔唐代〕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
注释
东风:春风 。
残:凋零 。
丝方尽:丝,与“思”谐音,以“丝”喻“思”,含相思之意 。
蜡炬:蜡烛 。
泪始干: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 。
晓镜:早晨梳妆照镜子 。镜,用作动词,照镜子的意思 。
云鬓:女子多而美的头发,这里比喻青春年华 。
应觉:设想之词 。
译文
相见很难,分别时难,何况在百花凋谢的暮春时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