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原文及翻译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意思是什么?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意思是:读书上百遍,书意自然领会,指书要熟读才能真正领会 。
出自:晋·陈寿《三国志·魏志·王肃传》:“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
字词解释:见:知道,古同“现” 。读书上百遍,书意自然领会 。指书要熟读才能真正领会 。
用法:作定语、分句;指导人读书 。
扩展资料:
原文:
董遇字季直,性质讷①而好学 。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
从学者云:“苦渴无日 。”遇言“当以‘三余’ 。”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
译文:
董遇字季直,性格敦厚老实而且很好学 。附近的读书人请他讲学,他不肯教,却对人家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请教的人说:“(您说的有道理),只是苦于没有时间 。”董遇说:“应当用‘三余’时间” 。
有人问“三余”是什么?董遇说:“三余就是三种空闲时间 。冬天,没有多少农活 。这是一年里的空闲时间;夜间,不便下地劳动,这是一天里的空闲时间;雨天,不好出门干活,也是一种空闲时间 。”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原文及翻译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文章插图
书读百遍,其意自见 。什么意思?
意思是:读书要多读,取其中精华有用的,不要随便用其中不好的部分 。
出处:清·袁枚《随园诗话》 。
《随园诗话》是清代袁枚创作的诗歌美学和诗歌理论著作 。《随园诗话》所论及的,从诗人的先天资质,到后天的品德修养、读书学习及社会实践;从写景、言情,到咏物、咏史;从立意构思,到谋篇炼句;从辞采、韵律,到比兴、寄托、自然、空灵、曲折等各种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以及诗的修改、诗的鉴赏、诗的编选,乃至诗话的撰写,凡是与诗相关的方方面面,可谓无所不包了 。
核心价值
《随园诗话》主要价值在于其所阐述的性灵说诗论 。其涵义是从创作的主观条件出发,强调创作主体必须具备真情、个性、诗才三方面要素 。
性灵说的真情论主张:
一、真情乃诗人创作的首要条件,所谓“诗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卷三),“赤子之心”即性灵、真情 。
二、真情是诗歌所表现的主要内容,所谓“自《三百篇》至今日,凡诗之传者,都是性灵,不关堆垛”(卷五) 。
三、以真情感人是诗的主要审美功能,所谓“圣人称:‘诗可以兴’,以其最易感人也”(卷十),此论乃针砭沈德潜的“诗教”说 。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意思是啥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意思是:当我们把一本书读上百遍时,自然就会领会中的意思 。这句话强调书要读透,不能囫囵吞枣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出自《魏略·儒宗传·董遇传》,原句为: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
原句
董遇字季直,性质讷而好学 。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从学者云:“苦渴无日 。”遇言“当以‘三余’ 。”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
译文
董遇字季直,性格敦厚老实而且很好学 。附近的读书人请他讲学,他不肯教,却对人家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请教的人说:“(您说的有道理),只是苦于没有时间 。”
董遇说:“应当用‘三余’时间” 。有人问“三余”是什么?董遇说:“三余就是三种空闲时间 。冬天,没有多少农活 。这是一年里的空闲时间;夜间,不便下地劳动,这是一天里的空闲时间;雨天,不好出门干活,也是一种空闲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