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讨厌庞统什么原因刘备用人标准是什么?

说到用人,许多人都认为为在三国群雄中刘备仅次于曹操 。但是在史书上也曾经记载着一些刘备不识人,不重才的事例,比如对对辅佐刘备夺取益州的庞统,以及诸葛亮之后的蜀汉名臣蒋琬,刘备差点都错过了 。
刘备趁乱夺取荆州之后,百废待兴,此时庞统来投,庞统丑陋,刘备对庞统第一印象就不够好,于是让庞统担任耒阳令,考察一番 。可没想到庞统到任之后,什么公务都不做,让刘备很恼火,于是罢免了庞统 。还是由于鲁肃说情,诸葛亮劝告,刘备才重新召回庞统 。在和庞统长谈之后才改变了对庞统的厌恶,开始重用庞统 。多年之后,刘备夺取了益州,刘备任命名士蒋琬担任广都县长 。刘备到各地巡查,来到广都的时候,发现蒋琬“众事不治,时又沉醉”,蒋琬也什么事情都不做,还喝得大醉 。刘备很生气,把蒋琬下狱,想要杀了蒋琬,幸亏诸葛亮出面说情,才罢官了事 。
对庞统和蒋琬,前后相隔多年,但是刘备都犯了不能识人的错误 。如果只是一次,那或许还不能说明什么,可是两次都如此,就说明刘备在选拔人才的标准上存在一些问题了 。
那刘备选拔人才的标准是什么呢?
我们可以结合刘备亲自选拔的一些人才,试着找到其中的相似点 。
在刘备夺取荆州之前,刘备身边谋士主要有三个人,糜竺、孙乾、简雍 。这三个人中糜竺有德行,孙乾、简雍嘴皮子比较利索,但是在运筹帷幄,出谋划策方面就不值一提了 。当危难来临,这三位除了在一边陪着哭,几乎就帮不上什么忙 。但是三个人有个君主最欣赏的优点——忠诚,无论是顺境、逆境,三人对刘备都忠心耿耿,陪伴刘备走过了十多年最艰难困苦的日子 。
刘备对这三个人很看重 。当刘备取得大权之后,封赏众臣 。许靖因是益州老名士,出于照顾让许靖官居第一 。糜竺在刘备兵败徐州最艰难的时候把妹妹和全部的家产都奉献给刘备,于是官居第二,在诸葛亮之上 。孙乾和糜竺地位仅次于诸葛亮,是蜀汉文臣首领 。
刘备在选拔人才的时候,德行与忠诚是关键 。
在刘备取得荆州之后,取得益州之后,都曾经选拔一些人才 。
对曾经公开抨击过自己的刘巴,刘备多番邀请,但不过是为了博取益州官场的好感,营造和谐氛围,并非是真正大用刘巴 。于是荆州高士刘巴官位很高,担任尚书令,但是最主要的工作不过是做刘备的秘书,帮助刘备起草诏令,颁布文告,至于一些大政方针,刘巴是不敢发言的 。
有名望但不忠心的人,刘备笼络而不重用 。
刘备破格提拔的人才中,最有名的是魏延 。
当刘备率军入川之时,把荆州交托给自己最倚重的将领关羽 。当攻取汉中之后,大家都认为张飞是担任太守的不二人选 。张飞不但战功赫赫,而且本来就兼任巴西太守,和当地官员有一定接触,有工作基础,就连张飞自己也觉得非他莫属 。可最后公布的人选,竟然是魏延,让大家大跌眼镜 。当时的魏延不过担任牙门将军,一个杂号将军,此前没有任何出色战绩 。刘备为何把益州门户汉中太守这样一个重要职务交托给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青年将领?不但是张飞不理解,全军上下都无法接受 。
刘备没有直接说出自己任命的原因,但是特意召开了一次高级将领会议,让魏延登台亮相,展现自己的风采 。在会议上,刘备询问魏延,新官上任有何打算?魏延挺起胸脯大声说:“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 。”魏延很有胆量,要知道在曹操攻打汉中之初,蜀中官员一天十惊,军心大乱,说话之时虽然经历了定军山大捷,杀掉了夏侯渊,大破曹军,但是就天下大势来讲,依然是曹强刘弱 。很多将领,尤其是益州本土将领,对曹军依然充满畏惧 。可是年轻的魏延却慷慨激昂的表示完全不把曹操放在眼里,如果只是曹操部下的将军率领十万大军前来,魏延会一口吞掉他;如果是曹操率领全天下的兵马前来,魏延也可以为大王抵挡他 。刘备听了很满意,大家也都觉得魏延说得漂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