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征死后李世民为什么要推倒魏征的墓碑?

贞观十七年,即公元643年,一代名相魏征病逝,终年63岁 。
在魏征病逝前几天,李世民带着小女儿衡山公主到魏府探望,将衡山公主许配给魏叔玉,并深情而痛心的说:“您的儿媳妇儿来看您了 。”气若游丝的魏征激动得无语以对,泪流满面 。
然半年后,唐太宗下令推倒了魏征的墓碑,还解除了衡山公主与魏叔玉的婚约 。缘何这对贤君直臣的楷模,在魏征死后不久便反目成仇?
1
魏征多年直谏,使得李世民心中积怨颇深 。在后人眼中,李世民是一代明君,但也有普通君王爱听恭维话、贪图享乐、好大喜功的一面 。
唐太宗得到了一只上品鹞鹰,把它放在自己的肩膀上,高兴地玩耍,当看到魏征向他走来时,连忙把鸟藏在怀中 。魏征看到这一切,故意奏事很久,使鹞鹰闷死在唐太宗怀中 。唐太宗宁可失去心爱之物,也不愿让魏征抓住他玩物丧志的小辫子 。
唐太宗想要去秦岭山中打猎取乐,行装都准备妥当,但却迟迟未能成行 。魏征问及此事,唐太宗回答:“当初确有这个想法,但怕你又要直言进谏,所以打消了这个念头 。”从这两件事来看,唐太宗很是忌惮口无遮拦的魏征 。
网络配图
魏征的直谏,有时让唐太宗很没面子 。唐太宗对魏征说:“你可以当着大家的面应付一下,等其他时候再提意见不行吗?”魏征说:“以前舜告诉大臣,叫他们不要当面服从,背后却有意见 。假如臣当面答应了,以后又来提意见,这就是背后有意见 。这可不是稷、契对待尧、舜的态度 。”唐太宗是个很理智的人,自然不好再怪罪魏征 。
尽管如此,唐太宗还是有怨言的,有一次,唐太宗退朝回宫时,十分生气的说:“早晚杀却此田舍汉 。”长孙皇后问:“谁触许陛下?”李世民说:“魏征每庭辱我,使我常不得自由 。”可见唐太宗对魏征的怨念颇深,只是为了维护明君形象,不得不继续隐忍 。
2
魏征给唐太宗出了一个两难选题 。魏征请求唐太宗要让他作良臣而不要作忠臣 。唐太宗询问二者的区别,魏征答:“使自己身获美名,使君主成为明君,子孙相继,福禄无疆,是为良臣;使自己身受杀戮,使君主沦为暴君,家国并丧,空有其名,是为忠臣 。”
这就是说:如果魏征因直谏被杀,就是忠臣,君主就成了暴君;如果魏征因直谏身获美名,成为良臣,君主则成为明君 。他将自己置于不败之地,使唐太宗处于守势,唐太宗只有成全他的直谏,君臣二人才能双赢 。
魏征自以为聪明,拿到了免死金牌,却不知唐太宗内心对他拿捏君王很是气愤 。在古代皇帝的龙颜是不容冒犯的,挑战天子的威严,是导致魏征死后受辱的深层原因 。
3
魏征识人有误,荐人失当 。魏征曾向唐太宗极力推荐杜正伦和侯君集,说二人有宰相之材 。因魏征的推荐,杜正伦被提拔为兵部员外郎,侯君集也官至检校吏部尚书 。两人在魏征死后,因牵连到太子李承乾密谋反事件,一个被流放,一个下狱被杀 。
唐太宗虽然表面上从谏如流,对魏征信任有加,但作为一代君主,他对任何人都存有戒心,杜正伦和侯君集的倒台使唐太宗倒吸一口冷气,怀疑魏征和他们一起结党营私,妄图谋反 。唐太宗开始彻查魏征,这一查竟查出了大问题 。
4
魏征将奏疏底稿交给了史官,犯了历代君王的大忌讳 。这须从唐代的世家大族矛盾说起 。山东的世家大族,与李氏赖以起家的关陇集团水火不容,而这种矛盾,由来已久 。几百年来,不管是从地望上,还是从文化上,山东贵族的心里实际上都很鄙视关陇集团 。
朝廷一直在打击山东的世家大族,甚至想要利用山东的世家大族对高丽用兵,魏征自小遭受离难之苦,不想山东河北一带(魏征为河北邢台人)人民遭受流离之苦,反复劝说唐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