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开仓济民文言文翻译 郑板桥开仓济民

郑板桥开仓济民
名篇品读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 。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 。室①无贿赂!案②无留牍③ 。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④有忘其为长吏者 。迁潍wéi县,值⑤岁荒,人相食 。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⑥,我任⑦之 。”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
《注释》
①室:家 。②案:桌子 。③无留牍(dú):没有没办完的公事 。④至:至于 。⑤值,遇到 。⑥谴:谴责,责备 。⑦任:承担责任 。
【古为今用】从文中郑板桥不受贿略、爱与文人喝酒吟诗、从不拖欠公文、遇饥荒时果断开仓救民,反映出郑板桥是一个关心百姓、爱民如子、平易近人、受民爱戴、敢于负责、清正廉明、才识渊博、谦虚、处理公务果断的良官 。
一试身手
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每句只标一处)
(1)室/无贿赂
(2)若/辗转申报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
(1)以画竹、兰为长(长:擅长)
(2)公之余辊与文士畅饮咏诗(参考答案辄:就 。个人觉得这里译为“总是” 。)
(3)或阻之(或:有人)
(4)民岂得活乎(救活)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
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
(郑板桥)离任的时候,当地的百姓沿途送他 。
4.从文中可以看出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
郑板桥是一个关心别人、平易近人、受人爱戴、敢于负责、谦虚、才识渊博、果断的人 。
国学在线
“扬州八怪”
“扬州八怪”是清康照中期至乾隆末年活跃于扬州一带的一批风格相近的书画家总称,美术史上也常称其为“扬州画派” 。在中国画史上也指:金农、郑燮(郑板桥)、黄慎、李鳝(一作)、李方膺、汪士慎、罗聘、高翔 。至于有人提到的其他画家,如阮元、华岩、闵贞、高凤翰、李勉、陈撰、边寿民、杨法等,因画风接近,也可并入 。因“八”字可作定数,也可看作约数 。这些书画家大多出身贫寒,生活清苦,然而清高狂放,书画往往成为他们抒发心胸志向、表达真情实感的媒介 。
【译文】郑燮(xiè),号板桥,清朝乾隆元年科举的进士,画竹和兰是他的长处 。他曾经在范县担任县令,爱护百姓就像爱护自己的子女一样,(他)家里没有收受的贿赂,桌子上没有遗留的公文 。郑公空闲的时间经常和文人们喝酒诵诗,甚至于有人都忘了他是当官的人 。郑燮后来被调任到潍县做官,恰逢荒年,(到了)人吃人(的地步) 。郑燮打开官仓发放粮食来赈济灾民,有人阻止他 。郑燮说:“这都什么时候了,如果向上申报,辗转往复,百姓怎能活命?(要是)上边怪罪下来,所有罪名,我一人承担 。”(于是郑板桥)立即把粮食发放给百姓,上万人得以活命 。(郑板桥)离任的时候,当地的百姓沿途送他 。
郑板桥开仓济民文言文翻译
漫长的学习生涯中,说起文言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文言文注重典故、骈俪对仗、音律工整,包括策、诗、词、曲、八股、骈文等多种文体 。你知道的经典文言文都有哪些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郑板桥开仓济民文言文翻译,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原文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 。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 。室无贿赂,案无留牍 。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 。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 。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 。”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