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陕西省乾县县城以北梁山上的乾陵,是唐高宗李治与女皇武则天的合葬陵墓,为我国历代帝王陵园中唯一的夫妇两帝合葬墓,墓前立有两块高大雄浑的石碑,西面是“述圣记碑”,由武则天撰文、唐中宗书写,8000余字的碑文虽然主要是歌颂唐高宗的功绩,其实也是武则天在借机抬高自己 。东面是武则天的“无字碑”,碑由一块巨大的整石雕成,碑头雕有8条互相缠绕的螭首,饰以天云龙纹 。根据乾陵建筑对称布局的特点,“无字碑”与“述圣记碑”显然是在高宗去世时由武则天同时主持竖立的,那么,这块“无字碑”自然是武则天预先为自己准备的“功德碑” 。
网络配图
令人奇怪的是,当初立这块碑时竟未刻一字 。据清乾隆年间的《雍州金石记》记载:“碑侧镌龙凤形,其面及阴俱无字 。”1938年编纂的《乾县新志》载:“向无字 。金元后,往来登眺,有题咏诗篇刊其上 。”这块“无字碑”也就成为多年来人们猜测、探究却莫衷一是的“千古之谜” 。
“无字碑”为何无字,千多年来,人们对此有种种说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五种:一说功高德大无须说,二是自知罪孽深重不便说,三是功过是非留给后人说,四是称谓不统一不便说,五是信奉佛教万事皆空不用说 。
这五种说法都是人们自己的主观臆断,而没有事实依据 。事实究竟如何呢?我认为:“无字碑”就是“功德碑”,武则天立碑的目的,就是为给自己树碑立传、歌功颂德 。
这从武则天一贯好大喜功的做派可以看出来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且唯一的女皇帝、封建社会杰出的女政治家,武则天登位后,就大修宫殿、佛寺,借机炫耀自己 。长寿三年(公元694年),已70岁高龄的她为表彰自己,在生活起居的神都(今洛阳)城内定鼎门大兴土木,耗资百亿修建歌功颂德的“天枢”:“天枢成,高一百五尺,径十二尺,八面,各径五尺 。下为铁山,周百七十尺,以铜为蟠龙麒麟绕之;上为腾云承露盘,径三丈,四龙人立捧火珠,高一丈 。”并亲笔题名:“大周万国述德天枢 。”(见《资治通鉴》)当时,仅为此就熔毁了27000贯流通的钱币,耗去当时国家财力的四分之一强 。公元695年,她又下令铸九州铜鼎和十二生肖,置于通天宫 。有学者认为,由于武则天的大兴佛寺,劳民伤财,而使“唐朝的全盛时期到来,比两汉、明、清都要推迟三五十年” 。从武则天不惜国力财力民力大搞个人崇拜的“形象工程”来看,她绝对不会忽视自己身后为自己树碑立传、歌功颂德这样的重大事件的 。况且,从公元683年高宗驾崩到705年武则天死,乾陵在武则天亲自规划和指挥下修建,耗时长达22年,她有足够的时间来做这件事 。
网络配图
既然武则天有心为自己勒碑记事,为什么现存的碑又不铭一文呢?这只能说,武则天的“无字碑”与她本人无关,刻与不刻字、刻什么内容,也不是已经身患重病只等死去的她所能左右的,而是要从当时的政治形势与继任者的情况来分析 。
武则天在位16年,从显庆五年(660年)开始参政,到神龙元年(705年)正月被逼退位,实际掌握天下大权45年,虽然叱咤风云,英雄一世,但到了晚年,尤其是临终前却极为凄凉 。神龙元年正月,武则天患病,以宰相张柬之为首的朝臣进行政变,杀死了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兄弟,迫使她让位于中宗李显,恢复国号“唐”,被迁往上阳宫 。同年11月,82岁的武则天病死在东都洛阳上阳宫的仙居殿 。死前遗诏:“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 。”她虽然还权于李唐,但毕竟在那个男尊女卑、夫为妻纲、君权神授的封建社会属于“僭越篡位”,为社会主流所不见容,人们之所以当时表面上能够接受,一方面是迫于她生杀予夺大权的重压,另一方面也是人们仍视她为武氏之女,李氏之妇 。不管怎么说,她称帝改唐为周仍是李唐天下的深深耻辱,因此在她死后要与高宗合葬于乾陵时,就有给事中严善思等人上疏力阻,只是中宗没有同意而已 。
- 光武帝一生最大的污点是什么
- 武则天宠幸男侍的生活作风竟是为了这个理由
- 吕蒙有哪些突出功绩?为什么他能进武庙?
- 一切国家机关实行/的原则,实行工作责任制 一切国家机关实行什么的原则实行工作责任制
- 理论武装什么搭配 理论武装用什么工程来形容
- 狄仁杰靠肉体上位与武则天真的有一腿吗
- 百武关boss坐标 百武关什么怪物最有钱
- 百武关什么怪物最有钱
- 狄仁杰如何让武则天戒色?他的本事为何如此大
- 吞噬本源武器属性怎么赋予 吞噬本源武器属性怎么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