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诗人黄庭坚在遇到困难时是怎样警醒自己的( 二 )


黄山谷傲气凌人的态度 , 让大家都难以忍受 , 个个愤愤不平 , 暗下决心要找机会将他一军 , 好让他出乖露丑 , 煞煞他的威风 。
走了一段路 , 他们就来到小乔梳妆楼下 。这时有人上前一步 , 对黄山谷说:“不久前 , 本地有位才女 , 在新婚之夜仿苏小妹三难新郎之举 , 以这一座楼为题出一个上联 , 要新郎对出下联 , 否则不准进入洞房 。那新郎没能对出 , 后来因此郁郁而终 。我辈才疏学浅 , 也一直不能对上 , 今天有幸请到先生到此一游 , 还希望您不吝赐教 , 以开众人茅塞 。”说完即说出那句上联:
梳妆楼头 , 痴眼依依 , 痴情依依 , 有心取媚君子君不恋;
那人话音刚落 , 聪明的黄山谷就觉出了弦外之音 。心想:在我看来他们平庸的如同草芥 , 他们却以为我在献媚 , 把我比作痴女 , 真是可笑可恼 。我若不想个妙句回敬一下 , 他们必定更加小瞧我了 。正在思索的时候 , 他抬头看见延支山上叶落花残 , 顿时文思泉涌 , 于是就语带讥讽地说:“那位新郎心窄命薄 , 死得可怜 , 真是可悲可叹 。我来替他对上一联 , 希望他在九泉之下能够得以安息 。”说完这话就接着吟道:
延支山上 , 落木萧萧 , 落花萧萧 , 无缘省识春风春难留 。
众人听了都暗暗叫苦:黄山谷在对句中以春风自比 , 把他们比作依附春风的花草树木 。文辞精妙而不露些微痕迹 。因此 , 虽然反被他捉弄一着 , 却又不得不叹服他超群的才学 , 于是 , 便争相恭维起来 。其中一个人说:
“久闻先生大名 , 如雷贯耳 , 今日见到您 , 果然名不虚传 。”又一个人说:“先生如此青春年少 , 竟然这般才华横溢 , 将来一定鹏程无量 。”……
黄山谷陶醉于这些甜蜜的奉承话 , 想到江州府也不过如此 , 不值得久留 。于是 , 就辞别众人 , 想乘一叶轻舟顺流东下 , 到吴越苏杭一带显一显才华 。他站在船头 , 望着眼前天光水色交相辉映的景象 , 不觉心旌摇荡诗兴大发 , 就旁若无人地吟哦起来 。就在这时 , 桅杆下扯篷索的少年谦恭地问他说:
“敢问先生 , 您就是大名鼎鼎的修水才子黄山谷吗?”
黄山谷诗兴正浓之时被人生生打断 , 心里十分不痛快 , 因此 , 沉默不语 , 仅仅轻轻地点了点头 , 作为回答 。
少年系好篷索 , 走过来说道:“刚才先生吟诗 , 我本不该打扰 , 只是家父在世时曾留下一句上联 , 许多年来 , 一直无人能对出 。听说先生才学盖世 , 特别擅长对对子 , 我怕错过了这个机会就再不能寻到佳句了 , 情急之下 , 唐突冒犯 , 不知先生可否赐教?”
黄山谷听说是一句多年无人对上的上联 , 又见这个少年态度恳切 , 顿时来了兴致 , 点点头说:“既然如此 , 快请说来我听 。”
少年深怀歉意地拱手笑道:“请教了!”接着就念出那上联:
驾一叶扁舟 , 荡两支桨 , 扯三四片篷 , 坐五六个客 , 过七里滩 , 到八里湖 , 离开九江已有十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