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泡温泉穿什么,广州温泉旅游网友那些

古代人老是不洗澡吗?那人很人相处或亲热不是很臭很不卫生?

古代人泡温泉穿什么,广州温泉旅游网友那些

文章插图
许慎《说文解字》释“洗”为“洒足也”,释“澡”为“洒手也” 。据此看来,古代的洗澡与现代的洗澡意义并不完全吻合 。而只有将许慎对“沐浴”的解释与“洗澡”合起来,才是完全意义上的洗澡,因为“沐,濯发也”,“浴,洒身也” 。沐浴纸马《礼记·内则》曾对洗澡规定为:五日则汤请浴,三日具沐 。其间面垢,潘请;足垢,汤请洗 。一般人们洗澡程序为:“浴用二巾,上下绤 。出杆履蒯席,连用汤,履蒲席,衣布晞身,乃屡进饮 。”人死了也要剪去手脚指甲,洗澡后才能发丧 。至于“孔子沐浴而朝”,则为众所熟知 。春秋时期,人们对洗澡是严肃而又认真的 。洗澡若想舒服、彻底,当然是在热水池中最为理想 。浴池较明确出现,约在秦始皇当政期间 。唐代杜牧《阿房宫赋》中就有“二川溶溶,流入宫墙”、“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的句子 。从这里可以推断:阿房宫中是筑有水道的,外面的渭、樊二川之水,可以引流入宫 。宫人洗浴之后的脂粉水,又通过水道流出,以至使“渭流涨腻” 。由此可以想见阿房宫中是有浴池的,而且数量不少,质量也不低 。它表明了阿房宫中水道是经过精心规划、设计的,设计者考虑了地形、坡降、流向,使水道既能吸纳河水,又可经过循环排出脏水 。阿房宫中甚至有过滤渭、樊之水的设施,使其昼夜不舍,汩汩流泻 。贵族作为社会上层的代表者,需要整洁的外表,以与其赫赫声威相匹配 。南朝《世说新语》就主张洗澡后必换新衣,可见贵族将洗澡作为讲究卫生的一个内容,并建立了一套程序 。但是贵族不可能使洗澡成为少数人的“专利”,即如对僧侣来说,洗澡则是侍奉佛事的必备条件之一 。唐代义净将自己在印度所见僧人日常行仪法式,写成《南海寄归内法传》,其中就有“那烂陀寺有十余所大池,每至晨时,寺鸣健推,令僧徒洗浴”的记载 。中国的佛教是从印度传来的,中国的僧侣也是严格遵循洗澡这一习规的 。《南齐书》中提到的三卷《沐浴经》及《僧祗律》等经典中均有劝人多造浴室的文字,敦煌壁画中有描绘僧众洗浴的场面,都是洗澡习规的佐证 。高承《事物纪原》曾解释四月初八“洗佛日”道:“以法水洗我心垢,今我请僧洗浴,以除身垢 。”阐明了通过洗浴来尊佛的意愿 。中国的寺院很早就有浴室,如杨炫之《洛阳伽蓝记》记宝光寺园中置有非常大的浴室 。陕西扶风法门寺遗址就曾发掘出当时的浴室 。自此之后,我们无论在典籍中还是小说中,都可以经常看到讲究洗澡的僧侣的身影 。他们视洗澡为庄严的仪式,像《五戒禅师私红莲记》中的长老那样,在结束自己生命之前只有一个要求:“快与我烧桶汤来洗浴!”然后换了一身新衣服再“坐化” 。宋元时期,洗澡已遍及百姓 。庄季裕《鸡肋编》云:“东京数百万家,无一家燃柴而尽用煤炭 。”看来,市民享用热水澡的机会是很普遍的 。范成大《梅谱》还说:临安的卖花者为了争先为奇,将初折未开的梅枝放在浴室中,利用浴室的湿热蒸气熏蒸处理以便使处于休眠状态的花芽儿提前开放 。这显然是洗澡对人民美化生活的影响 。《马可·波罗游记》告诉我们:在元代杭州一些街道上有“冷浴澡堂”,“由男女服务员为你服务,这些澡堂的男女顾客从小时候起,就习惯于一年四季冷水浴,认为这对身体健康大有裨益” 。马可·波罗还记下了杭州“所有的人,都习惯每日沐浴一次,特别是在吃饭之前”的这一良好风习 。《朴通事谚解》则一丝不苟地展现了一幅元代大都的“市民洗澡图”——当时公共浴池除洗澡外,还可挠背、梳头、剃头、修脚,不过价钱不一样,洗澡要交汤钱五个,挠背两个钱,梳头五个钱,剃头两个钱,修脚五个钱,全套下来,一共十九个钱,并不贵,一般老百姓还有这种承受能力 。浴池里还有放衣裳、帽子、靴子的柜子,洗澡的程序是:到里间汤池里洗一会儿,第二间里睡一觉,又入去洗一洗,却出客位里歇一会儿,梳、刮头,修了脚,凉完了身,巳时却穿衣服,吃几盏闭风酒,精神别样有 。这和现代人洗澡无甚两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