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为何不愿承认刘伯温为儒者( 四 )


如此小心的刘伯温还是出事了 。
在浙江福建交界处有一个叫谈洋的地方 , 此地偏僻而险要 , 所以成为奸人躲藏之所 , 刘伯温便派儿子刘涟入朝反映这一情况 , 建议在此设立一个机构负责巡查 , 但刘涟绕过了中书省(当时明王朝政府的中枢机构) , 直接向皇帝奏陈 , 引起了执政大臣的嫉恨 , 他们诬陷刘伯温看中了谈洋这块地方 , 准备作身后之墓地 , 只是由于谈洋的百姓不同意 , 所以才希望朝廷在那儿设立机构 , 以此驱逐百姓 。中书省准备借此兴起大狱 , 这时的刘伯温虽然患病 , 但仍然不得不扶疾入朝 , 向皇帝和朝廷说个明白 。
刘伯温面对朱元璋 , “惟引疚自责而已” , 意思是什么辩解的话都不说 , 只承认“我错了我错了” , 朱元璋没有再穷追下去 。但不久 , 在一件小事上 , 朱元璋还是给了刘伯温一个下马威 。朝廷祭奠孔子 , 仪式结束后 , 祭祀用的肉分给重臣算是一种荣誉 。刘伯温没有参加祭奠仪式 , 却接受了肉 。朱元璋说:刘伯温是学圣人之道的嘛 , 怎能不参加祭奠却享受祭品?学礼学到哪里去了?下令停发其一个月俸禄 。是否接受祭品是小事 , 停发一个月俸禄也是小事 , 关键是皇帝行动中透露的信息是意味深长的:他就是想让刘伯温没面子 。由此可见最后一次入朝的刘伯温 , 其处境之尴尬 。
处境和心情都恶劣 , 刘伯温的病情加重了 , 洪武七年 , 朱元璋知其病重 , 赐归田里 , 这一年的四月十六日 , 刘伯温卒于家中 。
网络配图
刘伯温的死因 , 历来有三种不同的说法:一说被丞相胡惟庸毒死;二说朱元璋是毒死刘伯温的主谋;三说系病死 。其实从情理上思考 , 刘伯温当时已经患病 , 而且又不是当权派 , 朱元璋和胡惟庸又何必要多此一举?胡惟庸毒死了刘伯温的传闻之所以流行 , 完全是后来朱元璋为除掉胡惟庸 , 有意给其罗织了一条新罪名 。但他没有想到 , 后世同情刘伯温遭遇的人 , 不以揪出胡惟庸为满足 , 又怀疑到他自己头上 , 这真是一种讽刺 。
与刘伯温的死因相比 , 朱元璋在刘伯温死的前后表现出来的态度 , 更耐人寻味 。
在刘伯温还在朝的时候 , 朱元璋的文集刻成 , 他赐给了李善长、胡惟庸、宋濂三人 , 却偏偏没有给刘伯温 , 这反映出朱、刘君臣关系在刘伯温死前 , 已比较冷淡 。刘伯温病重被赐归 , 朱元璋颁发了一纸诏书 , 对二人君臣一场进行了一次总结 , 其中既责备刘伯温当年不早早归附 , 也称扬其功绩 , 最重要的 , 是表示自己当皇帝后 , 对刘伯温的安排和处置都是符合“国之大体”的 。对刘伯温来说 , 得到这样一份诏书 , 肯定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
朱元璋和刘伯温君臣二人 , 在身份认识上大概是有一些偏差的 。刘伯温虽被人们看成“谋臣”甚至“术士” , 但他更自居为“儒者” , 然而让他沮丧的是 , 朱元璋也更多愿意把他当成“谋臣”和“术士” 。在一次谁是当今大儒的讨论中 , 朱元璋就曾经轻蔑地说 , 像宋濂、刘伯温这样的人哪配称“大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