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李密死后就再无瓦岗军呢?

李密 , 隋朝末年瓦岗军的首领 , 在隋唐历史上李密也算是留下了独属于他的足迹 , 公元619年1月20日 , 李密在投降唐朝之后又起兵造反 , 而后被杀 , 至于 , 李密正式推出了历史的舞台 , 而关于李密之死 , 有人曾说李密之后在无瓦岗军 , 那么 , 知道当时的盛况是怎么回事吗?李密是怎么由一阶常胜军的首领一步步落到投降而后被杀的地步的呢?且听小编慢慢道来 。
网络配图
光是瞅瞅以上的那几颗巨头 , 就可知晓:问鼎长安、称帝建国只不过是李渊父子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而已 。虽然“唐”的大旗是竖起来了 , 但是新生的唐帝国势力范围仅限于长安附近、关中(陕西)和河东地区(山西) 。天下尚有大大小小、许许多多的割据政权 。
如何扫荡群雄、一统天下就成为这个新生政权的首要课题 。很明显 , 李唐不是最佳的绩优股 , 但后来发生的事实告诉我们 , 这是一支潜力股 。
李唐王朝之所以能够后来居上并最终摘得桂冠 , 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有一个别人没有的人 。这个人就是秦王李世民 。
李唐统一全国的战争 , 基本上(还有别人 , 比如赵郡王李孝恭)就是李世民的个人秀 。在这场长达七年的战争当中 , 李世民的军事才华和领导能力得到了充分地显现 。接下来 , 就请大家跟随小编的脚步 , 一起去回味那段波澜壮阔、精彩纷呈的历史…..
网络配图
群雄当中 , 第一个上了李唐黑名单的是薛举 。薛举之所以能荣登榜首 , 主要是因为他的势力范围在今天的甘肃地区 , 距离关中非常之近 , 对李唐构成了严重威胁 。李唐要想放心地东进南下 , 就必须首先把背后的这个家伙给收拾了 。
其实呢 , 问题是相对的 , 薛举也把李唐视为心腹大患 。他一心想夺取长安 , 只是因为受到甘肃境内另一势力李轨的牵制 , 所以未能如愿 。早在义宁元年的十二月 , 薛举就曾经大举进攻过李唐境内的扶风 , 但遭到了李世民的痛击 。
薛举深知大秦与李唐之间水火不能相容 , 便在义宁二年的六月抢先动手 , 兵锋直指长安 。秦军粮草充足 , 士气旺盛 , 泾州一战 , 常胜将军刘文静所部遭到了重创 。长安危急!关中危急!大唐危急!
紧要关头 , 李渊任命李世民为西讨元帅 , 加雍州牧 , 令其迎战薛举 。或许也是冥冥中的天意 , 八月 , 薛举突然病死 。继任的薛仁杲与薛举的一班老兄弟不合 , 致使秦军人心离散 , 士气低落 , 与唐军陷入僵持的状况 。
这时 , 一直与薛氏父子敌对的李轨却投降了李唐 。这个消息深深地刺激了薛仁杲的神经 , 经过两个月的思考 , 他决定从折墌(zhǐ)(甘肃泾川东北)撤退 。
网络配图
李密当然看出了这一点 , 大失所望 。在李密看来 , 自己的功劳足可与西汉时的韩信相媲美 , 就算封不了王 , 最起码也应该给个三公(太尉、司空、司徒)或者宰相当当吧 。李渊这家伙也太抠了!
如果李密就此接受命运的安排 , 说不定他还可以善终 。可是 , 他已经和命运抗争惯了 , 他不甘心这样的现状 。伤心失意的李密反心又起 , 他和部将王伯当找了个机会逃离长安 , 四处联络旧部 , 准备东山再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