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闻:古代朝廷是如何解决光棍过多的问题的?

古代朝廷是如何解决光棍过多的问题的?
在古代,男人可以三妻四妾,而女人必须从一而终,基本上无再嫁可能,那么这样就很容易导致光棍问题 。虽然古代允许开妓院,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解决这部分光棍男人的性生活 。但逛妓院终归不是彻底的解决办法 。毕竟传宗接代才是最主要的,逛妓院只是解决生理需求并不能解决家族之事 。那么古代朝廷是如何解决“狼多肉少”的问题的呢?
网络配图
强制女子出嫁
如在晋代,女子到了一定年龄必须嫁人,否则官府要强行给她找对象 。
《晋书·武帝纪》(卷三)记载,司马炎在泰始九年冬十月要求,“制女年十七父母不嫁者,使长吏配之” 。意思是,女孩子到17岁了,如果父母不将闺女嫁出去,那么地方领导就要给她找老公了,逼其强行嫁人 。
到了南北朝时如果女孩适龄不出嫁属于犯法,家里人都要跟着坐牢,这就是《宋书·周朗传》说的——“女子十五不嫁,家人坐之 。”强迫女子出嫁,初衷可能是增加人口的需要,但在客观上却解决了不少光棍娶不起老婆的问题 。
官媒指定
过去男女婚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媒人大家都懂,就是给男女牵红线的介绍人 。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中,崔莺莺和张生在普救寺里的偶然相遇,一见钟情,私订终身,中间有一个红娘,这红娘就是媒人 。这种媒人都是民间的,属私媒 。官媒,就是官府负责解决光棍男人婚姻配偶的专职人员,与今天民政上发结婚证书的公务员在职能上有相同的地方,但权力更大,官媒通过强制手段给光棍找老婆,指定某女嫁给某男,纯是“拉女配” 。
网络配图
在清代,就设有“官媒”,如大量男子被罚配去的新疆,为了边疆稳定,后继有人,就设了不少官媒,方便给大量的光棍男找老婆 。一些农民起义军的妻女、灾区逃荒女子,往往被官媒指定给某一光棍,让他们一起生活,繁衍后代 。因为男多女少,官媒油水很足,光棍们争着送“聘金”呢,不送就向光棍索红包 。有意思的是,为了防止男女绕过官媒私下来往,玩私奔,官媒常在晚上“查墙子” 。所谓的“墙子”就是小巷子、旮旯处,这些男女方便私会之所 。如果发现崔莺莺和张生那样翻墙私会现象,光棍男子往往会被官媒赶走 。
支持寡妇再嫁
过去有“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个扁担抱着走”的说法,且“好女不嫁二嫁”,讲究从一而终 。因为迷信认为,一个女人嫁给了两个男人,等于让两个男人过手,是犯贱,会被人看不起不说,死后也不得安宁,到阴间会遭二鬼缠身 。如果二鬼闹到阎王爷那里就恐怖了,往往会判女鬼锯成两半,分给二鬼 。所以,古代让寡妇再嫁还是有难度的,为了使适婚男女比例平衡,在男多女少的地方,不论是民间,还是官府,对寡妇再嫁都持积极的支持的态度,而不是强调三纲五常,从一而终 。
鼓励娶二婚
与上面提倡寡妇再嫁相对是鼓励男人娶寡妇,找二婚老婆 。过去男人一般视娶寡妇为低人一等,在社会上会抬不起头,让人看不起,除非实在讨不到,或讨不起黄花闺女了,才会选择有婚史的女人结婚成家 。所以,过去不只寡妇再嫁难,男子娶二婚女亦难 。但是,任何事物只要看多了就好办了 。习以为常之下,还会慢慢演变成一种社会风俗 。在古代的北方少数民族中,便不以娶寡为耻,特别是在家族内部,弟娶嫂,嫂嫁叔成了一种常规伦理 。
网络配图
在早期,一些少数民族甚至还有“妻后母”风俗,即儿子娶老爸的小老婆做老婆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便遇到过这种令她尴尬的事情,她和亲边塞,丈夫匈奴呼韩邪单于阏氏死后,只得入乡随俗,嫁给了前夫的儿子 。这种家庭内部的再婚和再嫁,初衷是最大可能地利用育龄女人的生殖能力,来增加家族人丁问题,但在事实上却也有助于解决光棍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