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赵云的真正身份不是武将而是文臣

说起赵云,大家想到的第一身份就是《三国演义》中蜀汉的五虎将之一,这里要说他是文臣,怕是要遭喷了 。可你去成都武侯祠游玩,便会发现,赵云确实端坐在文臣廊中,这究竟是为何呢?
这武侯祠是建于唐朝之前,由朝廷出资修建的,是一项很严肃的政治行为,最初和祭祀刘备的昭烈庙相邻,一直到明朝初年重建时才将武侯祠并入了“汉昭烈庙”,形成了现在的这个格局 。这也就是说,成都武侯祠将赵云归类于文臣,其依据是来自正史《三国志》,因为那时候《三国演义》根本还没成书,所以应该是可信的 。
《三国志》中对赵云的描述,除了机智、忠义、勇敢的标签外,并无一句提及他是武将 。
一、
网络配图
公元191年,赵云受到常山郡百姓推举,率本郡义勇之士投奔公孙瓒 。有人好奇,赵云若不是武将的话,百姓为何会推举他呢?其实很好理解,因为汉朝有很多举孝廉的例子,跟是不是武将没关系 。当时公孙瓒对他说:“听说冀州的人都想依附袁绍,你咋不去,偏要跑到我这里来?”
赵云回答说:“天下大乱,不知道谁是明主,百姓有倒悬之危,鄙州经过商议讨论,要追随仁政所在,并不是因为我们个人疏远袁绍而偏向于将军您 。”这番冠冕堂皇的大道理,一般武夫怕是难以说出,由此可推测,赵云定是受过良好的文化教育 。
二、
当时刘备也依附在公孙瓒处,赵云得以与之深交 。但是刘备对他的认识和喜爱过程,并非惊奇于他的勇武,而是从他的谈吐和仪容开始的 。
【三国时期赵云的真正身份不是武将而是文臣】一次,公孙瓒派刘备前去帮助田楷抵御袁绍大军,赵云随刘备出征,为刘备掌管骑兵,相当于“掌书记”的职位 。这个职位在三国时期,多为文人所担任 。
在当时那个动乱的年代,武备为第一要务,所以文人随军督军、充任武职是常有的事儿 。比如,诸葛亮和庞统都是文臣吧,可他们都做过军师中郎将;陆逊是典型的书生吧,却能都督兵马 。所以说,赵云后来虽说一直在刘备军中担任过这个将军,那个将军的武职,可并不能说明他就一定是武将身份 。
三、
有人说了,赵云不是武将,怎可能两次救阿斗?还生擒过夏侯兰,在定军山之战中挫败曹军?我们接着来看 。
网络配图
第一次长坂坡救阿斗,《三国志》并未做详细记载,只说赵云发现阿斗和甘夫人等走失,立即调转马头去寻找,被人怀疑是投奔了曹操,刘备不信,没多久,赵云就抱着阿斗,保护着甘夫人回来了 。第二次救阿斗,是孙权在听说刘备西征益州后,便派人去接孙尚香回来,并叫她带着阿斗一起归吴,赵云和张飞在长江截住了东吴的人,并成功夺回阿斗 。
第一次属于寻找,和武将身份无关;第二次是和张飞在一起,赵云到底发挥了多大作用很难说 。至于夏侯兰就更不好说了,他充其量不过是名法务工作者,而非真正的武将,或许赵云比他勇敢,所以才做了人家的俘虏 。
定军山挫败曹军时,赵云更多的还是发挥智多星的角色 。
黄忠去抢曹军的粮草,后来赵云见其没回来,这才率兵前去营救,打不过只好突围,顺带救出了张著 。回到大营后,面对曹军的四面合围,赵云令蜀军偃旗息鼓,曹军疑有伏兵,便退走了 。赵云乘机命军士用弩箭射杀曹军,曹军大惊,互相踩作一团,坠入汉水淹死者甚多 。
四、
从刘备对赵云的任用来看,他的真正才干也是智囊团和管家而已,并非武将 。
赵云一生也不曾斩杀一员名将,不曾拔得一处要塞,不曾破过一次大敌,不曾领过重任或为先锋或为统帅,不曾独当一面、加高官而成封疆大吏 。很多人说刘备眼瞎,不重用赵云,实则不然,刘备看人的眼光即便不能和曹操比肩,但也相差不远,否则也无法创造三分天下有其一的伟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