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子骞为什么挽留后母闵子骞故里在哪

中国古代讲究孝道,历朝历代都号称以孝治天下,甚至从汉代开始,帝后的谥号前面都要加个“孝”字,如汉武帝又叫“孝武皇帝” 。到了元代,郭居敬将古代孝子的故事加以总结、筛选,编成“二十四孝图”,从此“二十四孝”成了孝子的典范 。


闵子骞
到了明代,又有人在元代二十四孝的基础上增减了一些人物,并对孝子的排名做了一些变动,编成了新的“二十四孝图” 。这两份“二十四孝图”中有不少相同的人物出现,比如春秋时期的孝子闵子骞,他在元、明两代的“二十四孝图里面”都是排名第三位 。
闵子骞之所以名列“二十四孝”之一,乃因其“单衣顺母”的故事 。据说,闵子骞的的生母早逝,后母对他不好,冬天不做好的衣服给他穿,以至于他在外面挨冷受冻 。闵父知道后,立马赶回家准备休了后母 。要是换了别人,说不定会添油加醋,趁机说后母的坏话,但闵子骞却劝父亲不要那样做 。那么,闵子骞挽留后母的原因是什么呢?想必不单单是闵父想知道,后母也很想知道 。
原来,闵子骞虽然自己受冻,却并未因此嫉妒后母所生的两个弟弟,他不希望弟弟们也成为没妈照顾的孩子,就对父亲说:“母在一子单,母去三子寒 。”翻译成白话就是说:“若是母亲留在家里的话,只有我一个人受冻,要是母亲走了,我们兄弟三人都要受冻 。”听了这话,闵父深受震动,决定不再休妻,而后母也知道错了,从此一家人其乐融融 。
闵子骞怎么发音
闵子骞,春秋鲁国人,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大孝子,不但其老师孔子对他赞誉有加,后世皇帝也对他屡屡加以追封 。不过,这样一位千古大孝子,他的名字却有点“深奥”,因为许多人不知道闵子骞怎么读 。


孔子与弟子
要知道“闵子骞”怎么读,首先就要知道“闵”字怎么读 。“闵”姓是我国一个比较古老的姓氏,出自春秋时期鲁国国君鲁闵公 。鲁闵公是鲁庄公的儿子,名叫“启”,启只当了两年国君就遇上庆父作乱被杀 。古代取谥号是有一定的规定的,“慈仁不寿曰闵”,启因年纪轻轻就被杀,故谥号为“悯”(通“闵”),带有怜悯的意味 。鲁闵公死后,他的后代就以“闵”为姓氏,“闵”即“悯”,读“Mǐn” 。
闵子骞,名损,字子骞 。“子”是多音字,这里该怎么读呢?“子”的读音有轻声和第三声两种,当“子”附在动词、名词和形容词后,或者用于某些特定称呼时,则读轻声,其余情况通读第三声 。闵子骞的“子”用于名字,故读第三声“zǐ” 。其实不止是闵子骞,在古代“子”经常被用于表字上面,这时候“子”字通常是对男子的美称,如杜甫字子美,仲由字子路 。
最后是“骞”字,在古代“骞”有“亏损”之意 。《诗·小雅·天保》中有“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之句,《诗经》有:“不骞不亏”之句,这里的”骞“都是“亏损”之意 。而闵子骞,名损,名和字相互照应,故其名“骞”应为“亏损”之意,读“qiān” 。所以,闵子骞怎么读?答案是:“Mǐnzǐqiān” 。
闵子骞故里在哪
闵子骞是历史文虎名人,不但山东济南、曲阜及汶上等县市将他列为本地名人,连安徽宿州、河南范县纷纷加入到“闵子故里”的争夺行列 。


闵子骞单衣顺母石刻
最早对闵子骞出生地进行记载的是司马迁的《史记》,太史公在《仲尼弟子传》一文中说道:“闵子,名损,字子骞,春秋鲁国人也 。”至于究竟是鲁国哪里人,太史公没有详说 。那么,闵子是鲁国哪里人呢?要弄清这个问题,首先要知道鲁国的范围 。众所周知,闵子骞生于春秋末期,当时的鲁国范围包括今山东东南部和南部,如济南、济宁及菏泽等 。由此看来,说闵子骞是出生于济南或济宁曲阜倒是有可能的 。至于汶上,当时属于齐国范围,基本可以不必考虑,后人之所以将其列为闵子出生地,大概是因为他曾说过一句“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的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