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防控二十条措施问答 封控管理要快封快解、应解尽解

当前全国疫情总体呈较快发展态势 , 疫情波及面广 , 部分地方出现了疫情规模性反弹的风险 , 一些地方面临抗疫3年以来最复杂、最严峻的形势 。
如何正确看待当前的疫情防控形势?如何切实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日前 ,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有关专家进行了解读 。
问:部分地方新冠病毒感染者人数不断增长 , 有人反映被封控的频率比以前更高了 , 如何看待这些现象?
【优化防控二十条措施问答 封控管理要快封快解、应解尽解】答:近期群众反映的问题主要不是针对疫情防控本身 , 而是集中在防控措施简单化、层层加码、“一刀切”、忽视群众诉求等方面 , 有的地方随意扩大管控区域和人员范围、一封了之 , 有的封控后长时间不解封 , 有的地方未经批准、动不动就“静默” 。今后 , 各地要根据检测、流调结果做好风险研判 , 精准判定风险区域 。封控管理要快封快解、应解尽解 , 减少因疫情给群众带来的不便 。要持续整治层层加码 , 对群众的合理诉求及时回应和解决 。
问:一些地方长期封控给群众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很大影响 , 也让群众产生了焦虑情绪 。这种情况应该如何避免和纠偏?
答:长期封控不仅影响人民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 还容易造成焦虑情绪 , 这种情况必须予以纠偏和避免 。各地要进一步加强高低风险区划分标准的培训 , 组织做好风险区域划定和管理 , 原则上高风险区一般以单元、楼栋为单位划定 , 不得随意扩大 。在疫情传播风险不明确或存在广泛社区传播的情况下 , 可适度扩大高风险区域划定范围 , 但要及时通过核酸筛查和疫情研判 , 快封快解 。对风险人员的判定要以现场流调为依据 , 不得通过时空伴随扩大范围 , 造成大面积的“误伤” , 最大限度降低因疫情给群众带来的不便 。对高风险区既要严格管控 , 做到“足不出户” , 也要全力做好服务保障工作 , 满足群众基本生活和就医用药需求 。同时 , 做好封控隔离人员的心理疏导 , 加大对老弱病残孕等特殊群体的关心帮助力度 , 解决好人民群众实际困难 。
问:奥密克戎变异株与原始株相比 , 致病力有什么变化?
答:国际和国内监测数据证实 , 与原始株和德尔塔等变异株相比 , 奥密克戎变异株及其进化分支的致病力和毒力明显减弱 。国外研究表明 , 奥密克戎变异株引起重症和死亡的比例明显低于之前原始株和关切变异株 , 这既是奥密克戎变异株的特点 , 也可能与人群接种疫苗免疫水平提高、及时干预治疗等因素有关 。
我国新冠重症及其关联死亡处于较低水平 , 这与我们积极的预防策略和统筹优质救治力量有关 。中医药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 , 有基础性疾病、高龄和没有接种疫苗的人群如果感染了奥密克戎变异株 , 仍然可能会出现一定比例的重症 。
问:哪些人感染后患重症的风险更大?
答:第一 , 老年人 。60岁以上的老年人是感染新冠病毒后引发重症的危险人群 , 而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更是重症的高危人群 。第二 , 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 。在临床中 , 有基础病 , 特别是有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肿瘤、慢性肾功能不全等基础性疾病的人群 , 感染新冠病毒以后引发重症的风险更高 。第三 , 没有接种疫苗的人群 。接种疫苗可以有效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 , 建议没有禁忌症、符合接种条件的人群 , 特别是老年人 , 应当尽快接种新冠疫苗 , 符合加强接种条件的要尽快加强接种 。
问:疫苗接种在预防重症、死亡等方面效果如何?
答:现有的疫苗对降低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导致的重症和死亡仍然有较好效果 。老年人等脆弱人群 , 感染新冠病毒以后容易发展成重症、危重症甚至死亡 , 接种新冠疫苗的获益是最大的 。
问:有部分民众担心做核酸时造成感染 , 如何避免检测时的感染风险?
答:核酸采样是核酸检测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 因此采样的组织管理和规范操作非常重要 , 既要保证采样的质量 , 同时又要避免交叉感染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