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十五位和亲公主究竟谁才是皇帝真正的女儿

唐代十五位和亲公主究竟有几位是皇帝女儿?在历史上,每一位远嫁外番的汉族公主,除了要担负起朝廷赋予的安邦重任外,还必须要经受住异国风俗的挑战 。语言不通、水土不服,她们可以渐次学会,逐步适应;而身体要被几个男人们轮番占有的规矩,可不像学发音、穿兽皮、吃腥肉那样,所能够欣然接受的 。唐代诗人戎昱有《咏史诗》批评汉朝的和亲政策云:“汉家青史上,拙计是和亲 。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 。岂能将玉貌,便拟净胡尘?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在唐代,被指派和亲的公主就多达十五位之多,可惜的是,在封建时代这些公主和诸多女性一样,只有封号,没有留下她们的姓名 。最有名的要数文成公主啦,她嫁给了吐蕃赞普弄讚(松赞干布),吐蕃就是现在的西藏、青海 。文成公主被后人誉为汉藏友好的使者 。但是,文成公主并不是时任皇帝唐太宗的亲生女儿 。真正是皇帝女儿的只有三位,她们是:
宁国公主,肃宗女儿,出嫁(改嫁)回鹘英武威远毗伽可汗(后又改嫁);
咸安公主,德宗女儿,出嫁回纥天亲可汗;
太和公主,宪宗女儿,出嫁回纥崇德可汗 。
其他十二位和亲公主都是宗室、公主之类皇亲国戚家的女儿,具体如下:
宏化公主,宗室女,出嫁吐谷浑慕容诸葛钵;
文成公主,宗室女,出嫁吐蕃赞普弄讚(松赞干布);
金城公主,雍王守礼女,出嫁吐蕃赞普;
永乐公主,宗室女,出嫁契丹松漠郡王李失活;
燕郡公主,余姚公主女,出嫁契丹松漠郡王李郁子焉;
固安公主,从外甥女,出嫁奚首领李大酺;
东光公主,咸安公主女,出嫁奚首领鲁苏;
交河公主,十姓可汗阿史那怀道女,出嫁突骑施可汗苏禄;
和义公主,宗室女,出嫁宁国奉化王;
静乐公主,外甥女,松漠郡都督怀顺王李怀节;
宜芳公主,外甥女,出嫁饶乐都督怀信王李延宠;
崇徽公主,仆固怀恩女,出嫁回鹘可汗 。
回鹘、回纥,就是现在的新疆维吾尔族 。从上可见,当年历代皇帝对发展汉民族与维吾尔、藏族等边疆民族团结的重视程度已经非常之高!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三位皇帝亲骨肉的和亲公主情况:
一、宁国公主《新唐书列传第八》中记载:萧国公主,始封宁国 。下嫁郑巽,又嫁薛康衡 。乾元元年,降回纥英武威远可汗,乃置府 。二年,还朝 。贞元中,让府属,更置邑司 。
唐肃宗李亨,在安史之乱中即位,即至德元年(756) 。他是个严肃的皇帝,对女儿们管教很严 。而宁国公主是个苦命人 。她嫁了二次(即郑巽、薛康衡),都很快做了寡妇 。后来为了长久地笼络回纥人,又把她嫁给快要死的老可汗 。寡妇出嫁,而且还是当王妃,这也反映了当时的婚姻开放程度可见一斑 。可是,宁国公主嫁出不到半年,老可汗就归天了 。按照回纥人风俗,未亡人是要殉葬的 。《资治通鉴》记载:回纥欲以宁国公主为殉 。公主曰:“回纥慕中国之俗,故娶中国女为妇 。若欲从其本俗,何必结婚万里之外邪!”然亦为之剺面而哭 。宁国公主不愧是大唐出来的正宗皇女,深受女权思想影响,不肯殉葬而自毁容貌用来替代 。第二年,在宁国公主的万般恳求下,唐肃宗派人接她回到京城 。不过,她的陪嫁中有皇室宗亲的女儿,称“小宁国公主”,给老可汗做妃 。回纥人不放她走 。老可汗死后,按照汉族人不齿的回纥“风俗”,又改嫁给老可汗的儿子 。
二、咸安公主咸安公主是唐德宗李适的第八女,后被封为燕国襄穆公主 。这位公主天生丽质,聪慧有加;自小就在宫中琴棋书画,习武练箭,也可是一位深明大义的女子 。当回纥请求和亲时,她毅然前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