鳌拜和多尔衮相比 两人谁才是皇权的真正威胁( 四 )


鳌拜和多尔衮相比 两人谁才是皇权的真正威胁

文章插图
就康熙皇帝刚刚接过大清皇位之际而言,开国功高诸王贬死殆尽,余下承袭各王政绩平庸,已经无法形成类似多尔衮一般,对皇权的有效威胁,甚至在顺治皇帝长达十年的严苛打压下,皇室宗亲对于皇权就只剩下“唯唯诺诺”、“言听计从”的份了 。
也就是说,在顺治朝一度严重威胁皇权的“诸王贝勒”,业已消失殆尽;唯一有机会对皇权形成有效威胁的势力,只能来自于大权在握的辅政大臣了 。
在“辅政四大臣”之上,还有一个身历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康熙四代君主的孝庄太皇太后予以总控和制约 。
《朝鲜实录·李朝实录》有载:
四辅臣担当国事,裁决庶务,入白太后 。
这里的“太后”,指的就是尚未被尊为“太皇太后”的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 。
由此来看,以孝庄太皇太后为核心、辅政四大臣为辅助的决策组织设定,似乎万无一失,能够从根本上保障大清皇权的稳定与持久 。
但是!
鳌拜和多尔衮相比 两人谁才是皇权的真正威胁

文章插图
顺治皇帝和英明睿智的孝庄太后似乎都忽略了权臣之间必然会出现的政治现象——党争 。
党争的结果有两个:一是,予以有效控制和平衡后,能够更加稳固皇权统治;二是,未进行即使控制,经过优胜劣汰以后,一党独大的一方,会形成对皇权的极大威胁 。
很明显,在“辅政四大臣”之间形成党争之势的时候,孝庄太后并未进行有效的压制和平衡,甚至还在苏克萨哈找到鳌拜攻击的时候,给予了暧昧态度,间接导致了鳌拜独掌朝政大权、权倾朝野的负面结果 。
对于康熙初年“辅政四大臣”之间的关系,《清史稿·列传三十六》中有过明确的记载:
时索尼为四朝旧臣,遏必隆、鳌拜皆以公爵先苏克萨哈为内大臣,鳌拜尤功多,意气凌轹,人多惮之 。苏克萨哈以额驸子入侍禁廷,承恩眷,班行亚索尼,与鳌拜有姻连,而论事辄龃龉,寖以成隙 。
因为“出卖”旧主子多尔衮而获得顺治皇帝信任和重用的舒克萨哈,被朝臣所瞧不起,而最早成为了鳌拜和遏必隆的攻击对象 。
在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之间产生巨大矛盾之际,作为首辅大臣的索尼在干什么呢?
《清史稿·列传三十六》有载:
索尼故不慊苏克萨哈,顾见鳌拜势日张,与苏克萨哈不相容,内怵;又念年已老,多病,康熙六年三月,遂与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共为奏请上亲政 。
也就是说,对苏克萨哈同样不满的索尼,在三人的党争中保持了中立态度,甚至想以“年老多病”为由,请求皇帝亲政,以躲避党争之害 。
康熙六年六月,首辅大臣索尼病逝,让三位辅政大臣之间的党争很快有了结果 。
《清史稿·列传三十六》有载:
鳌拜与其党大学士班布尔善等遂诬以怨望,不欲归政,构罪状二十四款,以大逆论,苏克萨哈与其长子内大臣查克旦皆磔死;馀子六人、孙一人、兄弟子二人皆处斩,籍没 。
“辅政四大臣”中,排名前两位的索尼和苏克萨哈都已经离世,遏必隆有党附于鳌拜,鳌拜开始了“肆无忌惮,为所欲为”的专权时期 。
鳌拜和多尔衮相比 两人谁才是皇权的真正威胁

文章插图
《康熙王朝》遏必隆剧照
鼎盛时期的鳌拜,对于康熙皇权的具体威胁表现在什么地方?
1、攘臂上前,强奏累日:在和康熙皇帝争论对苏克萨哈的处理办法时,鳌拜几乎强行“命令”,甚至以粗鲁动作“胁迫”年仅14岁的康熙皇帝,下达处死苏克萨哈的命令 。
2、清初法国传教士白晋在其所著的《康熙帝传》中,有过这样一句记载:
在康熙十五六岁时,四位摄政大臣中最有势力的宰相,鳌拜把持了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六部的实权,任意行使康熙皇帝的权威 。因此,任何人都没有勇气对他提出异议 。
就当时的行政机构设定而言,掌握了“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内阁六部”,就等于掌握了大清王朝的最高权力,直接对康熙皇权形成了绝对威胁 。
3、《清实录·清圣祖实录》有载:
日与弟穆里玛、侄塞本特、讷莫及班布尔善、阿思哈、噶褚哈、玛尔赛、泰必图、济世、吴格塞等党比营私,凡事即家定议,然后施行 。且将部院衙门各官、于启奏后、常带往商议 。
鼎盛时期的鳌拜,已经成为了第二个多尔衮,将国事、政务全部掌握于自己手中,在自己的政治势力集团内部形成统一定论后,就予以施行 。六部九卿对于鳌拜而言,只是下属,只能听从的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