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寇猖獗,皆因倭刀凶猛,唯有此法可破倭刀

话说明代中后期倭寇猖獗 , 肆意侵扰我沿海以及内陆地区 , 据明史曰:"寇所到处 , 烧杀辱掠 , 肆意妄为…" , 有人开始说了 , 这说的不对 , 里面大都是沿海地区的老百姓 , 假冒倭寇 , 其中有个叫汪直的 , 还有个叫徐海的 , 是他们的头子 。这些至于真假 , 暂且不提 , 只说倭寇手里用的家伙事儿 , 这东西才是今天要说的 。
这倭寇凶猛 , 除了本性 , 另外就是他们那些趁手的家伙事儿 , 也就是他们手中所执的武士刀 。
武士刀大家都不陌生 , 特别在好莱坞的电影中出镜率那是相当的高啊 。《杀死比尔》 , 《骇客帝国》 , 无不展示出日本武士刀的威力和锋利 , 甚至连金刚狼也收起了狼爪 , 拿起武士刀 。可见这件兵器确实厉害 。
有人说日本刀是仿造唐朝刀打造的 。其实不然 , 日本刀产生与日本本土 , 早期吸收了西汉环头直刀的精华 , 后来又吸收了"唐大刀"的精华 。融合日本刀的基础蓝图 , 对冶炼方式、淬火技术、造型变化等逐步改进 , 至镰仓时代渐渐形成自己独有的刀式 , 自成一格 。至于打造难度 , 这个我专门看过一本资料 , 简直连打多少锤都详细记载 , 一把绝世好刀的制作需要1-3年甚至更久 。
制作出来的刀轻而快锋利无比 , 这样的兵器到了倭寇手里那还了得 。当时明军士卒的制式兵器主要是长枪 。所谓的火铳之类的那毕竟是少数 。
那么明军的长枪遇到倭寇的武士刀 , 结果如何呢?
在明朝住著作的《倭变事略》中 , 有这样记载:"一贼出哨厅外 , 我卒攒枪刺之 , 贼斫(砍)一刀 , 十数枪奇折 , 卒皆徒手而奔一处 。"意思就是一个倭寇来了 , 明军十几人举枪便刺 , 而倭寇就砍了一刀 , 十多杆枪全部折断 , 这足以令人瞠目结舌 。
更甚者据《明史》记载 , 说嘉靖年间 , 70余倭寇自浙江湾登陆 , 这70余人手拎武士刀和长刀如入无人之境 , 自浙江向西窜入安徽至芜湖 , 又进入江苏 , 杀至南京城 , 而后在南京兜了个大圈子 , 扬长而去 。当时守卫南京城的明朝驻军号称十余万 , 却束手无策 , 而被这一小股倭寇杀死的明军竟然有4000多 。多么大的悬殊啊 。
许多年来 , 明王朝一直为这事头疼 , 可咋办呢 , 小日本子也太厉害了 。但不忙 , 此后张居正引荐一人给嘉靖皇帝 。嘉靖一看 , 小伙不错 , 那就试试吧 。于是戚继光就好比坐着火箭往上升 , 官衔一天比一天高 。
可官衔高了 , 总要办点事实吧 。虽然戚继光中过武举 , 又精通兵法战册 , 可跟倭寇一交手 , 才发现确实不占优势 , 自己人多也没用 。经过多次战斗后 , 戚继光把士卒全换成了义务人 , 因为原先的绍兴籍的士兵不好用 。并成这支军队为"戚家军" 。
人员有了 , 编制有了 , 看来能赢了吧 。再大 , 虽然戚家军勇猛 , 但也讨不到太大便宜 。
不够这些难不倒我们的戚大人 , 再经过几次较量后 , 戚继光总结出倭寇的战术特点 , 倭寇并未人人武艺高强 , 而是把善用倭刀的精锐武士布置在军队首尾两端 , 草包则在队伍中间滥竽充数 , 这样倭寇在进攻中集中前锋精锐冲锋 , 先以气势压倒对手 。而倭寇善用长蛇阵 , 撤退时又以精锐后卫设伏 , 故此即使战败也难以捕捉 。再者倭刀异常锋利 , 长枪实在难以招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