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古代的中国为什么被称作九州

州,甲骨文是三条曲线,当中一条的中间有个眼 。本义就是现在的“洲”字,江河中的岛 。
《诗经·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
《说文》引作〝在河之州〞,可见许慎所见《诗经》本作〝州〞 。
又《汉书·地理志下》:〝自合浦、徐闻南入海,得大州 。〞《汉书》好用古字本字,故水中陆地义仍用〝州〞 。
图片来源于网络
尧舜时,发大洪水,中华大地一片汪洋,只露出九块陆地 。大禹治水成功后,分天下为九州(即九大可居之陆地) 。这个意义就是由〝州〞的本义引申出来的 。后来就以九州代表中国 。
陆游《示儿》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难过的只是没看见中国统一!
后来洪水退了,陆地都露出来了,这州就不好分割了,就经常变动 。
【说文解字:古代的中国为什么被称作九州】州作为行政区划,历代所辖地域有所不同 。东汉州辖郡,隋唐州相当郡,明清州辖县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
《晋书·王濬传》里有个故事:一天,王濬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家房梁上挂着三把长刀,过一会又“益(增加的意思)一刀” 。醒来后,就去请季毅测算 。季立即向王道喜:三长刀,就是州字 。又益,合起来就是益州 。你肯定要到益州去当官了 。后来王濬真的当了益州刺史 。
〝州〞引申为行政单位名后,新造“洲”表示江河中的岛 。
又引伸作一种居民组织 。《周礼·大司徒》:“五党为州 。”一党是五百户,因此一州是二千五百家 。后来生产力提高了,人口就膨胀了,改为每州一万户 。
古代中国又被称为“九州”,那么,是哪九州呢?
历来说法不一,没有定论 。因为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划分方法 。
主流的大致有如下几种说法:
《尚书·禹贡》作:冀州、衮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
《尔雅·释地》作:冀州、衮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雍州、幽州、营州;
《周礼·职方》作:冀州、衮州、青州、扬州、荆州、豫州、雍州、幽州、并州 。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许多说法 。古代文献存在不同的记载,究竟以哪一个为准?今天估计没有谁能说的清楚了 。
有人认为:《尚书》所记为夏朝九州;《尔雅》所记为商朝九州;《周礼》所记为周朝九州 。所谓“三代九州” 。
如果这样理解的话,那就仅仅只是行政区划意义上的九州了,而不是天然地理上的本来面目 。
中国为什么会被叫作九州?又究竟是哪九州?
这一切的一切,追根溯源,咱们还得从没有朝代之前的大禹治水说起 。
图片来源于网络
早在四千多年前,中华大地上洪水为患,禹受命治水 。他采用“治水须顺水性,水性就下,高处凿通,低处疏导”的治水理念,疏通河道,让洪水快速通过,最终导之流入大海 。
当然,治水的并非大禹一人,还必须得到沿途各个氏族部落首领们的支持配合才行得通 。于是,夏部落的大禹,就成为了所有部落(联盟)中的总指挥,对付共同的水患 。
经过13年的治理,洪水终于全部都向下游流入海中,江河从此畅通,中华大地上也就初步形成了“九州” 。
“州”,从字形上看,乃是河流环绕着高地、山丘之形,《说文》称:“水中可居曰州 。”可见,最初的本意与行政区划无关,而是天然的地形地貌 。
每一个“州”,都是一个高于水面的可以住人的陆地板块 。这样的陆地板块共有九个,也就是“九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