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上最惨烈海战宋元战争

宋元战争旷日持久 , 从1235年至1279年 , 打了45年 。
宋元战争 , 1271年之前又叫宋蒙战争 , 是蒙古帝国(1271年改国号元)对南宋的战争 , 从第一次1235年-1241年和第二次1253年-1259年 , 到第三次1268年-1279年 。与蒙灭西夏之战和蒙金战争不同之处就是蒙古对南宋战争曾因中间内乱与南宋时战时和 , 而蒙古骑兵也并没有像对西夏一样在南宋长江淮河边疆一带进行不断地洗劫或袭掠 。不过传统上 , 仍认为宋元战争是蒙古帝国对一个政权最持久的战争 。最后元世祖忽必烈灭亡南宋 , 统一中国 。
德?二年(1276年)元军兵临临安城下 , 谢太后带5岁小皇帝宋恭帝出城投降 。杨淑妃在国舅杨亮节的护卫下 , 带着自己的儿子二王(益王赵?、广王赵?)出逃 , 在金华与大臣陆秀夫、张世杰、陈宜中、文天祥等会合 , 在福州7岁的赵?登基称宋端宗 , 改元“景炎” , 组织抗元 。
元加紧灭宋步伐 。宋端宗景炎二年(1277年) , 攻陷福州 , 南宋朝廷流亡到泉州 , 张世杰借船遭泉州城舶司蒲寿庚拒绝 , 蒲降元 。张世杰抢船出海 , 流亡朝廷漂流到了珠江口 。在深圳湾遇台风 , 宋端宗坠海差点溺死 , 惊吓成疾 。端宗病死后 , 7岁的弟弟卫王赵?在今香港大屿山梅窝乡登基 , 年号祥兴 , 左丞相陆秀夫和统军主帅张世杰护卫赵?逃到崖山 , 继续抗元 。
一路凄惶据崖山,超前殉国反误国
当年崖山还是个岛 , 没有与大陆相连 , 宋军将宋帝等中心设于此 。在西山临建行宫30余间 , 建军屋3000间 , 让文武百官安顿下来 。史料记载 , 小朝廷在崖山期间 , 训练士兵 , 制造兵器、船舰 , 开辟“草市”方便贸易 。各地组织义军前往 , 集结20余万人 , 分兵屯守在崖山周围 , 大部分安住在舟船内 。所需粮食资给从粤西和琼州等“海外四州”取办 。
当元军张弘范从潮阳港出海刚到甲子门时 , 崖山就收到探报了 。有人建议张世杰:“如元军以战船塞住崖门出海口 , 宋军进退不得 。应先据此地迎敌!胜是国家福气;不胜还可西逃 。”
但掌握优势兵力的张世杰 , 在经历了焦山惨败后 , 已经对残宋不抱希望 , 拥20万之众 , 却放弃了对崖门入海口的控制 , 把千余艘战船背山面海 , 用大索连接 , 四面围起楼栅 , 结成水寨方阵 , 把木制战船两侧用衬垫覆盖 , 以防御元军的火箭和炮弩 , 赵?的御船居于方阵之中 , 打算在此死守 , 实际上也是漂泊流离的亡国心态影响了南宋军民的斗志 , 打算毕其功于一役 , 胜则没有长算 , 败则一举殉国成仁 , 以结束这无穷无尽的流离颠沛 。
后世兵法家评张世杰此举有三大失误:一是据崖山天险却放弃了对入海口的控制权 , 等于把战争的主动权拱手交给了对方;二是把千余战船贯以大索 , 结成水寨 , 虽然集中了力量 , 但却丧失了机动性、主动权 , 相当于把宋军暴露在敌人面前 , 任人攻打;三是全局战败 , 因结阵错误无法拔舟远遁 , 因而客观上造成张弘范一鼓荡平残宋、赵宋一战而亡的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