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桥来百病无,竹枝词 清 姜长卿 诗( 五 )


《金瓶梅》元宵节妇女爱穿白绫袄的节俗,在明代十分普遍,以至白绫衫(袄)在明代成了元宵节物,妇女必备 。不惟如此,白色衣服在平曰也是很受人喜欢的便服 。因此,由《金瓶梅》我们可以一窥明代妇女习俗,妇女元宵夜走百病时穿白绫乃是其中服饰民俗之一 。这在服饰民俗史上也是一个独特之处 。
乌镇人为什么要在正月十五的时候走十桥呢

走过桥来百病无,竹枝词 清 姜长卿 诗

文章插图
正月十五乌镇人有走桥的习俗,入夜三五结伴出游,途中至少要走十座桥,路线不可重复,此俗源于旧时普遍流行的一种以妇女为主体的避灾禳解活动,称“走十桥”或“去百病” 。
时妇女们梳妆后各带一只平时煎药的瓦罐结队而行,过桥时将瓦罐丢入河中,认为这样可保在新的一年里无病无灾 。至近代,丢药罐的举动消失了,演化为一种单纯的节日游乐和祈福活动 。
明年二月份去哪里旅游比较好
走过桥来百病无,竹枝词 清 姜长卿 诗

文章插图
【北京】逛庙会 看绝活
大钟寺敲钟、白云观摸石猴、琉璃厂踩高跷……如果你想知道老北京是怎样过新年的,今年春节不妨到皇城根下逛庙会!北京的庙会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比起故宫、北海、颐和园,它的生命力一点也不逊色 。在这里逛上一圈,你可以感受老北京红红火火的传统年味 。
庙会,又名“庙市”或“节场” 。北京的庙会始于辽代,兴起于明代 。庙会上不但有风味小吃,还有民间花会耍狮子、踩高跷,技艺表演耍中幡、拉洋片 等,是老北京最有代表性的民俗娱乐活动 。
有人说,庙会是北京人的狂欢节 。春节期间,北京的庙会声势浩大,从地坛、龙潭、白云观、大观园到厂甸、石景山、东岳庙、莲花池……数十个庙会搅热了北京城,不仅摊棚栉比,更有百戏竞陈,各种杂技、武术、曲艺、杂耍、戏剧以至西洋镜 、拉洋片等民间绝活,无奇不有,糖画、毛猴、泥人等平常见不到的儿时玩意,也都一一出现在庙会上,让人童心大发 。
如果你赶潮地坛庙会,可以观看“祭地”表演;去白云观庙会则可欣赏到“摸石猴”、“打金钱眼”等传统节目……至于老北京的最爱,自然要数琉璃厂的厂甸庙会。厂甸在和平门外,为明代时为皇宫烧制琉璃瓦的地方 。后来,这里售卖古玩字画、文房四宝的摊子越来越多,厂甸的文化色彩也渐渐浓了起来 。相比起平日,这一带在正月显得格外热闹,正月初一到十五,长长的东西琉璃厂大街、和平门外大街,各种年货摊档鳞次栉比,一家挨着一家,字画、字帖、珠宝、翡翠……琳琅满目,高跷、太平鼓、小车会、五虎棍……各式各样的民间表演同时穿插其中,更是精彩绝伦 。
逛庙会,不要忘了品尝地道的北京小吃,咸味面茶、爆肚、驴打滚、炒肝、豆汁、糖葫芦、糖球儿、粘豆包等一应俱全 。经营风味小吃的摊贩支着布棚,亮出字号,里面摆满了条案、长凳招呼客人 。有的则只将担子或手推独轮车停在街角,任人围拢,满满的年味扑面而来 。
【乌镇】古街上吃长街宴
这个春节,如果你吃厌了传统的团圆饭,或不想周旋于各家各户的应酬,不妨邀上三五亲友去乌镇,在秀美雅致的江南风景里赶赴一场别开生面的长街宴 。它是百年乌镇保持的最传统的过年习俗 。长街宴,当地人又称“坊宴” 。“坊”是古时乌镇的居民区单位,以前逢年过节,大户人家都会在坊间广开宴席,广邀邻里好友、往来过客同享年福,街坊邻里们沿街摆上桌椅,一张张木桌相连,便形成了活色生香的长街宴 。如今的乌镇仍保留着大摆长街宴的习俗,初一到初七,延绵数十里的西栅老街上,家家户户沿街支灶搭台、架锅烹煮,空中弥漫着羊肉的香味,再现了明代诗人赵桓所描述的“长街迢遥两三里,日日香尘街上起”的盛况 。只是这位诗人并不知道,现时宴席上的菜肴要比当时丰盛得多,红烧羊肉、土酿米酒、三白酒已成为宴席上最不可或缺的“黄金搭档” 。吃饱喝足之余,记得入乡随俗“走十桥”,为家人避灾祈福吧 。旧时的乌镇流行一种避灾活动,称“走十桥”或“去百病” 。妇女们梳妆后各带一只平时煎药的瓦罐结队而行,过桥时将瓦罐丢入河中,认为这样可保新的一年家人无病无灾 。后来,丢药罐的举动演化为一种单纯的祈福活动 。特别在元宵节上,乌镇人都有走桥的习俗,三五知己结伴出游,途中至少要走十座桥,而且路线不可重复 。